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 综合分析类题型

发布 2019-04-22 20:31:15 阅读 8307

常考题。

教育部早在十多年前就出台了减负政策,然而“减负”却呈现出越减负,负担越重的现象。请问你怎么看。

1.有报道显示,现在的孩子比大人还累,每天从学校放学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各种补习班,甚至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对现在学生课业压力繁重的现实,你怎么看?

参***】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日益成为一个阻碍我国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教辅作业和形形色色的考试,使得中小学生的个人主动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严重欠缺,同时课业负担过重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对于学生课业压力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使其子女不堪重负。第二,教师压力的传导形成学生课业负担。在很多学校中,教师的工资和学生的成绩排名紧密联系,为了在这种“应试竞争”中取胜,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加班加点,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的转型尚未完成。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在加重学生负担方面产生了最直接的作用。现有的考试制度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起就把学生绑在了考试的战车上,变成了分数的奴隶,承受着极大的课业负担。

第四,应试教育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难攻破的问题,也是滋养众多辅导培训机构丛生的根本原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给未来人才的成长预留更多的自由空间需要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矫正大众教育的观念。

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其他的社会群体,都应该充分意识到,成绩只是教育的一个客观测评结果,而真正的人才培养则包含更多的内容,第二,多样化教师考核形式。要完善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或者学生的表现来确定教师的素质,可以从教师的各方面工作来考核该教师是否称职,进而减少教师传导给学生的课业压力。第三,转变学校教育制度。

如果说大众对教育本身存在一定误解,那么教师转嫁给学生的就业压力则是现有升学教育的弊端所在。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变革现有的学生测试评价体系,转变学校教育制度。

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率先实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各级**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海南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综合分析类题型(一)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经常说“有教无类”,你是怎么看这句话的?

中公教育名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指的是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裕都有取得教育的权利。孔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这一思想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很好的弥补了教育只针对王公贵族理念的缺陷,让下层人民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孔子自己也身体力行了这一理念。

有教无类”,在我们现代教育中,也值得借鉴和发扬,让大众都受到普遍的教育,即大众教育。我国**也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理念,所以推行大众教育和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幸福和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一脉相承。但是在保障大多数人教育的同时我们又必须“有教有类”。

即我们所说的精英教育,即对不同学生群体区别对待,或特殊化教育。如我国实行的重点大学,重点中学;中国科技大学设立的少年班;北大实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复旦大学招收蹬三轮的蔡伟为研究生等等,都是为了顺应社会需求而实行的精英化教育。

正确看待“有教无类”,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推行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行“有教无类”,推行大众教育。让人民群众“养有所教”,特别是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让我国的教育资源得到普及,人民充分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实行“有教有类”,推行精英教育。国家为了能够更快的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应该设立特殊教育和特长教育;学校为了能够让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必须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家长也必须充分的考量自己孩子的素养和专长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

第三,无论是在推行精英化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都应该注意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推行素质教育。其次建立一个良好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让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到培养和提高,以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模式探索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无论对于国家,学校还是家庭个人,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海南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综合分析类题型(二)

作为新教师,对于老教师告诉你“对待学生就要凶,不然不听话。”你有什么看法?

中公解析: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一些忠告,体现出前辈对晚辈的关心。“对于学生要凶,不然学生就不听话。

”这是老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总结出的经验。对于新教师管理学生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这一经验还存在不妥之处。

首先,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为了管理学生采取凶的方式,有时学生心理比较脆弱,一次严厉的批评甚至体罚可能会给学生身心都造成伤害。

其次,不符合主体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通过教师凶、严厉地教育来管理学生,而不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自己管理自己。

最后,不符合个性化的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凶,来管理学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一方面,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揉入学生的生活,树立教师的威信。

我相信,这样会让学生更加好管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海南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综合分析类题型(三)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目的关键不是**孩子是否越来越自私,而是分析影响孩子人格品质的因素有哪些,重在教育上面的引导方式。

参***:我并不这样认为,《墨子﹒所染》指出:人性如丝,必择所染。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孩子的自私与否,很大程度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状况。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影响。多一些爱心、关心、热心。

第一,教师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要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做出表率。结合孩子成长的具体过程,引导孩子与同学朋友们分享生活学习的乐趣,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老师要创造有利的环境,减少孩子的情绪爆发,与孩子交流,通力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奖励或惩罚,帮助培养孩子增强适应能力,恰当地处理问题和承受挫折。

第二,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营造分析的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行为,不要以只从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要多一些为他人着想的做法。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同游戏尽可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读书。

第三,社会上,**要多鼓励宣传正面的影响。如把乐于奉献的价值观融入到动画片、儿童电影、图书中,引导孩子学会共享,不自私自利。开展社区活动、学生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奉献的行列中来。

海南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综合分析类题型(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教师,你会怎样鼓励学生出去行万里路呢?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考察考生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重点考察考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行万里路,即:第一,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深刻理解;第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第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实践。

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对教育本身的诠释。它不仅告诉人们读书万卷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同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屋”,可以让每个人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它还告诉人们行万里路是对读万卷书的最好证明,理论的知识、书本的文字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味到它们的奥妙,才能真正让自己博学多才,拥有完整的人生历程。

作为一名教师,只教育学生去读书,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学会了理论却不知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只能成为“会读书”的学生,缺乏了实践学生只啃书本就会变成“书呆子”,学习的东西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去行万里路,才能学有所获。

我将通过以下的方式鼓励学生行万里路:

第一,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可以是一次运动会,可以是一次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主体班会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第二,在假期、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的活动,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去孤儿院陪伴儿童,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照顾弱者,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第三,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在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让学生去记录下自己的足迹,也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道理。

最后,教师应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合作,鼓励学生自己去出行,发现身边的故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关爱他人的能力,遇到困难和问题学会独立的解决,遇到危险懂得求助和保护自己。只有通过多鼓励学生行万里路,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将万卷书的知识真正的学以致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海南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综合分析类题型(五)

有人说:德比才高者是君子,才比德高者是小人。请问你怎么看?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德与才的认识和理解,两种观点需要辩证看待。1.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分析,谈谈对德和才的理解;2.结合自身,说明要德才兼备。

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评价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只凭其中一个因素下定论未免过于绝对。

古人云:“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同时,在讲到德才兼备上,孟子提出了“四端”之心,即“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

这恐怕是圣贤最早对“德才观”的注解、诠释。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题目中观点的片面性,“德比才高者是君子”的观点也不全面,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值得人们敬佩,然而只有道德而缺乏工作能力,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才比德高者是小人”也过于片面,一个人工作能力强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道德水平有限也不一定就完全称之为小人。

因此,我认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辩证的看待德与才的关系,既重德又重才,不应片面强调谁重要。“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可见,品德是衡量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前提。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否有德,是否切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更关系到人民福祉、国家兴衰。

当然只有德而忽略了对才的培养也是不行的,光有德没有才,也不能干好工作,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注重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学习,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向周围的同事、领导学习,既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也学习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

海南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综合分析类题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