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平铁路三分部夜间施工方案 最终版

发布 2019-05-15 04:59:15 阅读 4139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 1 -

第二章工程概况 - 1 -

2.1工程概述 - 1 -

2.2地质概况 - 2 -

2.3工期计划 - 2 -

第三章夜间施工要求 - 3 -

第四章夜间施工安全管理 - 4 -

4.1土方施工安全措施 - 4 -

4.2夜间施工照明 - 5 -

4.3安全监测 - 5 -

4.4夜间施工噪声控制 - 6 -

第五章交通安全管理 - 7 -

5.1组织机构 - 7 -

5.2交通导行安全措施 - 8 -

5.3.夜间施工保障体系 - 10 -

第六章夜间施工机械管理 - 11 -

6.1安全检查 - 11 -

6.2起重索具 - 12 -

第七章临时用电管理 - 13 -

7.1审报、审批制度 - 13 -

7.2线路敷设 - 13 -

7.3用电机械 - 14 -

夜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技术规程》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四标三分部主要承担fpzq-4标段平潭岛内线下工程,分部起点里程dk76+901.095,终点为本项目终点dk88+099.55,全长11.

2km。其中dk85+700~dk88+850段设平潭车站,长3150m,dk85+700前接区间路基工地,dk88+850后接平潭站维修工区。铁路等级:

i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200km/h。

管段位于平潭岛内,途径苏澳镇、芦洋乡、中楼乡三个乡镇,年均雾日20.8天,年均雷暴雨日23.7天,年平均风速9m/年均台风3.

8次(主要在月份),6级风年平均达309天;本段均有变电所,用电较为便利;施工用水主要为抽取地下水;在中楼乡和试验区均有石料场,规模大,运输方便;平潭澳前镇有一处沙场,主要生产机制砂,河砂主要为从岛外采购。主要工程量:苏澳隧道1861m;平原特大桥1010.

06m,(13×32+2×24)简支t梁+(48+80+48)悬灌连续梁+(1×24+1×32+1×24+8×32)简支t梁;洋中特大桥1795.25m,28×32简支t梁+1×24简支t梁+3×32简支t梁+(40+3×56+40)悬灌连续梁+15×32简支t梁;框架式中、小桥:309.

069m/13座;框架箱涵9道/200.42横延米;区间路基挖方50.5万m,填方27万m;站场挖方61.

2万m,填方120万m;级配碎石10万m;cfg桩基492972m,预应力管桩368287m,高压旋喷桩33820m。

2.2.1地形地貌。

桥址位于丘陵区坡脚与河流谷地,丘陵范围地形起伏较大,丘陵植被发育,地面标高160~190m。

2.2.2地层岩性。

桥位区覆盖层由第四系耕植土、冲积粘性土、砂性土、沼泽相淤泥、泥炭土、坡残积土等组成,基底由石炭系下统测水组成粉砂岩、灰岩及其风化层组成。根据钻孔揭露,桥位区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属强发育;

2.2.3气象、水文。

桥址的气候所属南**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春夏温和多雨水,秋冬凉爽无严寒,植被四季常青。该区年平均气温19.5~21.

4℃,月平均气温最高28.5℃,月平均气温最低9.8℃.

全年平均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是我国多雨区之一。桥址所属地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受气候、地貌、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控制,地表水相对发育。

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地下水渗流,地下水埋深随地形的起伏变化较大。

施工准备:2013年6月10日~2013年7月25日。

路基施工:2013年7月26日~2014年1月23日。

梁场上方路基:2014年8月5日~2014年10月19日。

桥梁施工:2013年8月2日~2014年11月20日。

竣工移交:2014年11月21日~2015年1月25日。

第三章夜间施工要求。

3.1无特殊情况,夜间施工通常在22:30前结束。

3.2各班组考虑工期、工程质量等因素,估计当天22:30不能停止作业的班组,班组长应提前向队部相关管理人员做好有关工作,及时上报分部审批,经分部同意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3.3夜间施工必须遵照国家及省内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严禁盲目施工,不准安排由老体弱、带病、疲劳及一切不适合夜间作业的工人进行施工。

3.4对于工期不紧的工序,尽量不安排夜间施工。

3.5对于工期较紧的工序及不能中途停止施工的工序,需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日、夜班分班,并适当缩短夜间作业班组的作业时间,安排夜间作业人员适当的休息时间,并提供夜餐,减轻夜间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3.6夜间施工的地点必须及时安装充足的照明,安排人员隔时检查。

3.7夜间高空作业处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经工程队兼职安全员和使用者检查确认安全牢固性能后方可使用。

3.8夜间动火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确认动火点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爆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着火事故,作业结束后必须确认有没有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作业地点。

3.9 夜间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至少安排两个人,起到监护的作用。

3.10 夜间车辆行驶驾驶人员必须要格外小心、谨慎驾驶。

3.11夜间吊装作业,驾驶人员和起重操作工支车时要注意地面的各类电线、氧气乙炔带等物品,避免碾压损坏,起重操作工要特别注意吊钩、绳索、物品的安全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

3.12充分考虑施工安全问题,不能安排交叉施工的工序同时在夜间进行。

第四章夜间施工安全管理。

4.1.1 检查支护情况,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1.2 检查挖土机、运土车准备情况,严禁带病作业。

4.1.3挖土司机、运土司机持证上岗,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教育并交底。

4.1.4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照明。

4.1.5 挖土机行走时,必须看清前后是否有人或障碍物。

4.1.6 机械回转时,必须看清回转半径内是否有人或障碍物。

4.1.7 配合机械清土人员必须在挖土机回转禁区以外,严禁在禁区内配合作业。

4.1.8基坑四周搭设安全围档并挂安全网,以防人员及物体坠落,同时设置夜间警示照明,专人24小时巡视。

4.1.9施工人员上下搭设专用爬梯。

4.1.10 土方施工后,必须按标准设围栏防护,高度1·2米,内挂密目网,护栏刷红白相间油漆。

间距1.2米,用密目安全网封挡。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基坑内设置人员上下坡道。

4.1.11土方基础工程中的排水施工,应加强用电管理。

4.2.1在夜间或阴暗处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灯光照明。基坑施工内部照明,必须使用低压照明设备。外围的强电照明必须搭设灯架,高度不得低于2米,并作好绝缘。

4.2.2槽边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4.2.3基础施工前,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安全技术方案和季节性防坍塌措施。

4.2.4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进行班前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夜间施工人员必须佩戴有反光标示的安全帽、反光服,现场各种机电设备,设专人负责维护并定期检修,非操作人员不得擅动设备。

4.2.5电缆要求架起离开地面,防止压坏及漏电,过路电缆要求挖沟浅埋。

4.2.6现场交叉作业要注意相互配合,事先协调、听从指挥。

4.3.1 监测的方法:采用方向线法观测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水准仪对坡顶地面沉降及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

4.3.2 变形监测的精度:采用水准仪进行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水准仪进行坡顶地面沉降观测,观测误差为±1㎜。

4.3.3 监测点的布设:本工程沿坡顶每隔8~20米设水平位移观测点和沉降观测点,测量边坡的变形。

4.3.4 本工程完成且边坡稳定后,可以每周测一次,逐渐递减至每月1次,直至坑槽回填完成后停止观测。如遇下雨、管线渗漏、变形过大等特殊情况,则随时增加变形观测。

4.3.5 变形报警值的确定:

当边坡坡顶累计水平位移值或累计沉降值超过高度的3‰(约45㎜)时边坡的变形便达到其变形报警值。当边坡连续两次以上的变形值超过3㎜时,边坡的变形也达到其变形报警值。

为了降低夜间施工中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采用如下措施:

4.4.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4.4.1.1通过统筹安排,合理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深夜噪音施工的时间和次数;

4.4.1.2在某些特殊时期内,如高中考前夕及高中考期间,现场不安排施工;

4.4.1.3混凝土拌合站远离村庄设置,可降低砼搅拌而产生的噪声;

4.4.1.4部分模板采用木质胶合板,可比采用钢模板减少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