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发布 2019-05-19 11:36:55 阅读 2048

第四章物质的构成

这个单元主要分为8节:1、物质的构成 2、质量的测量3、物质的密度 4、物质的比热 5、熔化与凝固 6、汽化与液化 7、升华与凝华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会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其中一种状态转变成其他另一种状态。

4.1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例题剖析:

1、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什么特点?

正解;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扩散。

2、扩散在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进行得最快?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无法判断。

正解:c4、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排列和运动。

5、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2 质量的测量。

1、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3、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难)

1 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 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4.3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v (公式变形: m=ρv v=m /

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

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 1×10 -6 m3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4.4 物质的比热(重、难)

1、热量:物体吸收和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符号:q,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不仅与温度升高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和物质的比热有关。

2、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

水的比热:4200 j/(kg.℃)表示地含义: 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 t---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 m 表示质量。

3、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4、水的比热的应用。

4.5 熔化与凝固(重、难)

一 、基本概念。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气态---固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液态--固态气态--液态固态--气态。

二 、具体讲述。

定义一: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像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晶体。

另一类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非晶体。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定义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的晶体叫做低熔点物质。

定义三: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一个方法:水浴法加热(使受热均匀)

晶体:排列整齐、规则。(自然条件)有固定熔点。

固体。非晶体:排列没有规则,受热时,随温度升高,会变软,没有固定熔点。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

晶体熔化凝固曲线: (重、难)

例题剖析:1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b、水银温度计没有酒精温度计准确。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正解:c4.6 汽化与液化(重、难)

一、汽化。1、蒸发。

定义一: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定义二: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越快,蒸发得越快。

定义三: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利用:致冷剂。

人能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

2、沸腾。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③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定义一: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发生沸腾。水在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方面水的表面蒸发加剧(温度大),另一方面水内形成大量气泡(水蒸气)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将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出来。

这时水继续从外界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定义二: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注意:1标准大气压下状况。

二、液化。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例题剖析:1 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

b、夏天冰棍会冒“白气”

c、雾露的形成

d、雾的消退。

正解:d4.7 升华与凝华(重、难)

实验一:固态的碘晶体受热后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升华),遇冷后又直接变成碘晶体(凝华)。

干冰:二氧化碳的固态。

雨:云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水滴。

雪: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水。

云: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雾:近地面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态水。

霜:近地面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固态水。

露:近地面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态水。

4.7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重、难)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只是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1.物质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酸性、碱性、可燃性)

2.酸碱性。

闻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扇动,是少量气体分子进入鼻腔。

如果浓硫酸流到**上先用干布擦,再用清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