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复习第一部分独字类作文教案

发布 2019-07-08 00:58:15 阅读 6754

2011年高考作文复习。

第一部分——独词类作文指导。

湖南省近6年高考作文题。

年: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议**或记叙文。(独词类作文题)

年: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的议**或记叙文。(动宾短语类作文题)

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的议**或记叙文。(材料类作文题)

年: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议**或记叙文。(偏正短语类作文题)

年:“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以下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

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结合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议**。(动宾短语类作文题)

年: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的记叙文或议**。(偏正短语类作文题)

讨论:近6年来湖南作文题在作文题型上有何特点?在题目文字上又有何特点?

小结:按题目文字分,作文题大致可分为。

一、独词式话题作文的题型特点(三大实词性概念话题)

独词类作文,指的是所给题目或话题是一个词,要求围绕这个词展开思路。

1、名词性话题:2005年江西卷的“脸” 2006年辽宁卷“肩膀” 2006年天津卷“愿景”

门》 《路》 《窗》 《桥》 《雾》 《水》 《网》

2、动词性话题:2003年北京卷的“转折” 2004年北京卷“包容” 2005年广东卷“纪念”

2006年安徽卷“读” 2006年四川卷“问”

3、形容词性话题: 2003年上海“杂” 2004年上海“忙”

这样的题目通常有这样的特点:

1、所给的题目开放性很强,限制很少,这就要求在写作的时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而发挥联想和想象力的起点是话题本身。

2、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不一定是所给出的题目的现实指向,而是带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挖掘话题的言外之意,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话题。

二、独词式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独词类作文题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等。审题的时候要注意类别,试用不同的方法:

1、 审读含义法。

名词性话题:明确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

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如“肩膀”这样的文题,就应审出其中的比喻象征义来。

2、化大为小法。

对于表事物的名词性题目,如以“门”、“路”、“风”、“网”之类事物作为话题的作文。这类话题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广,但往往容易流于泛泛而谈,不能深入,原因在于审题时不能挖掘事物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构思时不能化大为小。首先,在审题时,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含意,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和比喻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等。

同时在构思时要能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就是说,要善于“大题小做”。以话题“网”为例:

“网”有多种,“鱼网”、“蜘蛛网”、“铁丝网”、“电网”、“交通网”、“人情网”、“关系网”、“法网”,还有“通讯网”、“因特网”等等。有的同学把能想到的网“一网打尽”,不分详略,每样一段,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空洞肤浅。合适的写法是化大为小,抓住某一种网来写。

如“关系网”,再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编述故事,或发表议论,或作诗讽刺。切口愈小,常常见解愈深。有一位作者就采用了化大为小法。

这篇文章写到非洲富女出门必带着象征财富的重达30斤的铁环,20年代的土财主幸福地往新西装上打补丁,80年代的暴发户在大街上自豪地冲手机大声叫喊——特定时期的幸福观也是一张网,束缚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作者从“网”的诸多含意中,抽取其比喻义,选点小,针对性强。

3、 添加枝干法。

动词性话题:是提供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在“过程”上做文章,内容又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审题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组字成词,组词成句,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2006年安徽卷“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4、化实为虚法。

话题或题目是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5、 化虚为实法。

话题或题目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如话题作文“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人之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6、联想扩展法。

如这一则作文题:当“囚”字映入你的眼帘时,可能会使你产生一些联想、想象,让你想起与你或别人有关的事情,生发一些感慨,请以“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囚”字让人想到一个人被困在笼子里,有一种囚禁感。不过,这只是字面上最直观的意思,要想从这个字本身挖掘出一些深意,就得从抽象的角度入手,进而找出新颖的思路来。可以从“囚”字的变化入手,比如,“囚”字中的人展开翅膀就成为“因”,张开翅膀奋斗的人就可以得到发展,有出路,有成功的根基。

如果把“囚”字中的“人”钉在十字架上,那就只有“困”境可言了。当然,也可以让看似被囚禁的人放飞心灵,任心灵在笼外驰骋。“囚”属于抽象型的独字类话题作文,针对这样的文题,一定要展开联想和想像,找到合理的突破口。

又如以“水”为话题,可以把“水”扩展成下列词句,从而确立不同的主题:

⑴水往低处流(尊重客观规律)

⑵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在于积累)

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民心得失至关重要)

⑷死水永远流不进海洋(安于现状,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⑸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

⑹水流在落差大的地方形成动人的风景(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

⑺一滴水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个人不能离开集体)

⑻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细微之处见精神)

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

⑽水盛于不同的容器就呈不同的形状(适应环境,随遇而安)

⑾水至清则无鱼(宽以待人)

⑿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⒀水中捞月一场空(不要被假象所蒙骗)

⒁没有堤坝的约束,就会泛滥成灾(不能放任自流)

三、方法演练。

请综合运用独词类审题的几种方法,写出下面题目的立意。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有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这就是超越,它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有时扣人心弦,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启迪心扉。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超越朋友,超越对手,超越老师……你超越我,你就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得更深;我超越你,你就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请以“超越”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文体不限。

方法: 立意:

解析:本题中的提示语阐明了“超越”的对象、结果及意义等。写作时可选取某一方面,深入开掘,不必贪多求全。

写散文,要热情讴歌超越者的胆量、勇气、精神;写议**,宜用事例和道理来论证为什么超越、怎样超越;写记叙文,可描述超越所经历的曲折坎坷的过程,表现超越的艰难,从而显示超越的弥足珍贵。除了文题中所列举的,还可写超越金钱、超越感情(亲情、爱情、友情),超越自己,等等。如写议**,论据的选择很广泛,名人、伟人甚至凡人均可入文。

审题步骤为:

a.动词性话题“超越”:添枝加叶法。

1.超越自己、他人(前人、朋友、对手、老师……)

2.超越痛苦、失败、脆弱、耻辱、自卑……

3.超越历史(伟大的人物孔子、伟大的精神)、超越空间(地区、国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