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说服他人的技巧

发布 2019-07-30 22:21:55 阅读 7730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人际关系交往,或者说获得别人帮助的三种方式,可是一个坐在家里等待的人,是很难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你合作的。所以即便我们已经找到了符合我们要求的人,仍然需要依靠沟通说服他们对自己进行帮助。这其实是许多人在真正自己目标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困难呢?

我们需要的是掌握说服他人的技巧。

正如我前边所提到的,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提供给对方他们正真想要的东西,要想说服他人,我们首先要学习其实并不是说而是听。

聆听是一种很好的了解对方真正需要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增进感情的方法,通过聆听对方的意见,我们不但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需要或者厌恶,更能让对方产生一种参与感。最完美的聆听是让对方感觉到最终达成协议中有他的想法,或者说他才是方案的最终设计者。

一位二手汽车商人带着一位顾客看了许多部性能换算不错的二手汽车。但顾客总是不满意,一会儿说这辆汽车颜色丑陋一会又说那辆车太过破旧,好不容易找到一辆跳不出毛病的汽车,他又会抱怨**太高。

无奈的商人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对顾客的推销。过几天,在另一位顾客将自己的旧车卖给商人之后,这位汽车经销商再次想起了之前那位找毛病的顾客,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

他马上给第一位顾客打**,理由是请他前来“帮个忙”。

当那位喜欢挑毛病的顾客到来之前,商人带他看了那辆新收购的二手车,却并未做任何介绍,反倒是告诉对方:“我认为你是汽车方面的真正行家,您能不能帮我一个忙,看看这部车子的状况和性能,然后帮我估计一下它值多少钱?

毛病先生”对于专业的汽车经销商都来向自己求助很开心,于是认真地检查了车子,最后得出结论:“若有人以3000美元来买这部车的话,应该是很合算的。”

听到对方评估之后,商人马上笑着询问:“如果按这个价钱买给您,您会愿意买下吗?”这位”“毛病先生”在略微思考之后,就接受了商人的建议,将车买回了家。

汽车商人在第一次试图与这位顾客做生意的时候,只是喋喋不休地说,却并没有达到目的,第二次他并没说什么话,只是负责引出话题,然后让对方说,可生意恰恰就这样做成了,这就是认真聆听别人意见所带来的结果。

韦伯是伟服装设计师,3年以来他每周都要去拜访一位成衣厂商,希望对方购买他所设计的服装。那位成衣厂商每次都会见他,认真地看他所带来的草图,却每次都用充满了遗憾的口气对他说“对不起”。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韦伯想到了一个办法:当他再次找到那位厂商的时候,他并没带那些完成了计划的图样,而是带了尚未完成的草图。

您是服装业的老前辈了,所以我想请您帮个忙,我这里有几分将要完成的设计,可是在一些细节上却拿不定主意,您能不能提供一些意见呢?

厂商看了看韦伯带来的图纸,很愉快地点了点头,并告诉韦伯下星期再来的时候会完成这些设计。第二个星期,当韦伯再次见到这位厂商的时候,上周他带来的那些设计方案果然已经完成了,而且最终完成的图纸中的一切都是按照哪位厂商自己的意愿。这是,不等韦伯开口,哪位厂商就主动找韦伯商量:

“你能否将这些方案卖给我?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他们。

大家看,这才是聆听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让合作伙伴产生一种“我才是推动者”的投入感,这样才能调动起完成这个项目的积极性。

聆听让我们深切地了解对方的需求,也增加了对方的参与感,但是有些时候,对那些最普通的,仅仅最求利益交换的人们来说,单单的聆听是不够的,还需要向他们介绍与我们进行合作的意义,而且即便是同样的问题,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也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事实证明很多利益交换着都是非常在集体利益的,而那些真正斤斤计较的人往往对“得到什么”并不关注,“而是寒怕失去什么”。我们生活中会碰到许多这样的人,身边有无穷的机会,而他们并不愿意为了抓住这些机会去放弃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

相反,如果你要从他们那里平白拿走什么,这些人是绝不会同意的!面对这样的人,无论我们希望是向他们推销我们的方案还是产品。最适合的推销方式都不是不断地宣扬“如果你做了就会得到什么”,而是告诉他“如果你不做就会失去什么”。

很显然,得到的未必一定有用失去是相当多的人绝对不能忍受的。

当然,我们即便给了对方足够的好处,或者已经调动起对方足够的危机意识,仍然需要了解大多数人面对过多的选择,或者太过不确定问题时往往会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一种虽然不易察觉,但却是深深的挫败感。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人们不能的选择拒绝,而不是接受。比如我们在推销一种方案的时候,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之后不要去问对方类似于“你觉得怎么样?

”这类的问题,而是应该将问题改变为“你同意了吗?”后一种问题在进行判断之前,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少,也更易于回答。再比如我们推销一种产品,当顾客表露出对方商品的兴趣时。

不要去问“您买还是不买?”而是要问“您要来一套还是两套”或者“您决定了吧”,“您买一个吧”……这样的问题,从而将我们的客户思维限制在一个比较容易做出多我们有利的决定的范围之内。

了解了目前三点,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我们应该已经算的上是掌握了说服别人的基本技巧了,但这还不够!因为做事先做人,很多时候,人们做出一个选择所考虑的东西并不仅仅局限于问题本身,其中还夹杂着大多数与这个问题相关,尤其是想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的观感。所以当我们希望推销一种产品或者方案时候,首先要做的其实是把自己这个人推销出去,让对方对我们的人感兴趣,充满信任感:

一位叫西蒙·福格的年轻人来到美国著名的《泰晤士报》经理办公室,直接向经理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求职意向:“请问您这里需要一位好编辑吗?”

当然,从这位叫西蒙的年轻人所提出的问题来看,他就已经掌握了前边所提到的“不给地方太多选择”与提出“简单问题”这两点做的更好的一点还在于他只用了这一句话就不着痕迹地向对方表明了“自己就是一个好编辑”。

可无论问题得多么精彩。不需要就是不需要,无法改变的事实让那位经理简单直接地拒绝了西蒙。

………那么,好记者呢?”西蒙毫不地继续问。

不需要”!经理这次甚至来年头都没抬。“那么排字工、校对员之类的呢?

西蒙的毅力真的很令人钦佩,那位经理明显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都不需要”很抱歉,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空缺的职位”.

虽然经理有礼貌的拒绝西蒙,但是看起来他已经不想在于这位莫名其妙的年轻人继续纠缠下去了,他已经用语言堵住了对方所有将谈话继续下去的途径,事情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可就在这时,西蒙做出一个人意料不到的举动,他从包中提出一个写着“额满,暂不招聘!”的牌子,笑着对经理说:

“那我想,你们一定需要这个。”

经理看着面前这位有趣的年轻人开心的哈哈大笑,他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意思,也对一个够想出这样点子的人很感兴趣,最终雇佣了他。25年之后,西蒙·福格成为了《泰晤士报》报社的总编。

这是一个明显的对人不对事的成功例子,引起那位经理兴趣的是西蒙1福格这个人。西蒙用他的机智成功地引起别人对他别人的兴趣,最终取得成功。

美国有一家全国性的卡车服务公司。生意规模不断扩展,但是一线员工,尤其是卡车司机们普遍存在着教育程度不同的问题,所以他们在送货时候总是出错。为此公司每年的赔偿金就高达25美元,而这些工作失误主要的出现方式是司机们会把货物送错地方。

虽然公司的管理层想出各种办法,无论是对于员工一再强调也好,建立惩罚机制也好,还是花大价钱对司机们培训也好,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的到很好地解决。最后,公司的管理层在无奈之下请来了一位心理学博士,请他为公司想些办法。

心理学博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发现,这些工作失误,送错地址的案例产生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司机送货时看错门牌。于是他向公司提出一个建议,家具以公司将那些原本是工人或者司机的职位改称为“技术员”,认为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公司并不相信这位心理学博士的建议:无论如何增强管理能力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通过改变一个称呼就解决呢?但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最终公司决定尝试一下。

没过多久,该称呼或者说改变头衔的建议就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在那些司机的到“技术员”头衔之后的一个月内,原本万分之六的工作失误率就降低到了万分之一。仅这一项进步就为公司每年节省了20多万美元的赔偿金。

事实上,这位心理学博士的做法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巧妙的说服。司机只负责运输,而技术员则需要关注他所负责的项目完成的具体效果公司将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体现了公司对那些司机们的信任。正是对这种信任的感激和重视,才使得那些司机们在送货的时候愿意多付出一点精力来仔细地确认一下收件人的地址门牌。

前边说的两个故事,一个说明了让人感兴趣的重要性,另一个则说明了人们愿意回报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无论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要建立在合作双方的相互欣赏之上;西蒙得到工作是因为他得到了经理的欣赏,而那些卡车司机提高了送货准确率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公司多他们的欣赏。

所以,不论我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说服别人,都一定要把握一个大原则,那就是向对方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足够欣赏,千万不要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任何抵触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其他人的关系,感谢对方对我们提出的意见会建议,但千万不要随便地拒绝别人的合理请求,或者对人家抱着真诚态度所提出的想法过分地平头品足。

当然,随着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我们身边会出现越来越多大善于沟通与说服的高手。而这些高手总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听起来理由很充分,却是我实在无法答应的要求,这个时候,作为一位更加高强的说服高手,我们应该学会礼貌而不失机智的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请求,但一定要记得给别人留些面子:

美国的前**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还没有成为**之前,曾经在海军中担任重要职位。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岛附近建立潜艇基地计划真相。

这位朋友的做法真的很不合适,因为如果罗斯福告诉他真相就是泄露机密,是对自己职业与国家的不忠,但如果拒绝,又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罗斯福选择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他在听到对方的问题后很神秘的四处看了看,然后用压得最低的声音询问那位朋友:“关于这个事情,你能保守秘密吗?

”那位想知道这件事情的朋友马上拍着胸脯保证:“当然能”。

认识高温烫伤,掌握防治技巧

认识高温烫伤,掌握防治技巧。近期,高温烫伤事故随着人们对它淡薄的认识,接二连三的发生。那么,高温烫伤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该如何有效的预防和 呢?作为我们新能源中的一员,熟知及掌握其防治技巧必不可缺。所谓烫伤就是 的温度低于高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因分子的快速运动而产生摩擦,产生的热量急剧的向 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