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快餐利润少的原因

发布 2019-08-16 02:20:35 阅读 5247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恶劣天气增多、部分80后不会做饭,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诸多因素的合力下,外送产业已逐步成为业界格外关注的经济增长带。我市餐饮行业纷纷进入餐饮外卖市场,专业外送团队也正在为积极扩张市场摩拳擦掌。然而市场火热的背后,市民抱怨的声音不断传来,商家们也在诉苦“这口饭其实很难吃”。

a市场反应:宅消费催热宅经济。

外送服务在餐饮业的出现由来已久,其中尤以最早流行的皮萨店为甚。长期以来,皮萨店都在外送服务方面占据着垄断性的地位。而如今,随着宅消费人群的出现和宅经济的火热,许多中等规模餐馆、高档堂吃餐厅,小区和办公楼周围的中小型餐饮店,甚至街头奶茶店也加入了这一阵线。

尤其是连锁餐饮店,在高温季节外卖服务营业额能比平时增长三成。星巴克保利店工作人员介绍,店里任何产品都可以单点外送,但需步行5到10分钟之内,购满100元的订单才会接。虽然外送条件显得苛刻,不过每天十三四点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少公司职员打**要求送饮料,“天越热打来的**越多”。

一些小的快餐店和简餐店更是从细致的服务入手来赢得顾客和市场。位于崇宁路上的茶饮便当馆“小歇”虽然店面不大,却将外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外卖生意每天都占到了营业额的30%,周边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小白领很多都成了它长期的老顾客。“5月开始到现在,我们的营业额连续高速增长,7月收入比6月提高了30%。

”首家落户锡城的专业美食外送团队美食达公司杨经理介绍,高温效应使得现在每天的订单雪片般飘来,多的时候达400多单。河埒口、金太湖、崇宁路三个配送点的40多名配送员每天8小时在外不停奔波,运营压力仍然很大,公司为此还招聘了8名大学生做暑期工。

b市民疑惑:外卖分量比堂吃少。

消费者通过**或网络订餐,除了贪图便利,对他们而言,食物的***不好,有没有准时送达也是最关心的问题。

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上班的葛小姐说,大部分位于商务楼的公司都没有专门的食堂,夏令时节她的部门有70%的员工会通过叫外卖解决午餐,“和同事凑份子挺合算的”。不过,他们只认准几家“老面孔”,有时心血来潮要“尝鲜”,却发现店家要么送的分量明显不如堂吃多,要么得饿着肚子等很久。

葛小姐反映,有次通过美食达叫了西新饭店的几样菜,几个同事都觉得其中的“一锅鲜”分量没有堂吃多。后来询问了西新饭店,店家表示外卖的分量是不会“打折”的,只是打包盒看上去比较小。其实,和葛小姐一样有疑惑的市民并不在少数,“总觉得外卖在分量上不占便宜”。

对此,几乎所有的餐饮店都表示消费者没有必要担忧。“厨房在做菜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些是要带走的,又怎么会缺斤少两呢,最多一些有汤水的菜,打包盒实在装不下了,汤会少一点而已。”西新饭店的工作人员说。

c最大问题:送餐速度如何保证。

送餐速度也是最为消费者诟病的一个地方。在市民王女士的印象中有次很失败的叫餐经历。她10点30分的时候,打**向一家餐馆订了5样家常菜,店家说好11点30分之前送达。

可是等到12点,外卖人员还没有影子,便打**催。店家这才解释王女士所定的鱼头汤暂时没有,希望她再等等。结果一直到13点,王女士才吃上饭。

“明明叫的快餐,却到的比蜗牛还慢。”

一般而言,外卖员都会承诺一定的送餐时间,像肯德基宅急送为订单成交后起加30分钟左右,美食达一般为40到60分钟送达。“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大雨、交通拥堵或订餐高峰,送餐时间相应延长也是没有办法的。说实话,我们也想快一点。

”杨经理表示,外卖团队要在餐饮业活下来,归根结底靠的也是速度。因而相比**订餐,美食达更乐于接受网络订餐。“杨经理分析,打**毕竟占用的是客户和公司双方的时间,而经过测算利用,网络所取得的效益几乎是**订餐的5倍,”速度决定收益在此体现得很明显“。

因此,商家们都希望消费者能尽量提前预定,避开用餐高峰,”这样对顾客对商家都有利。

d商家表态:利润薄运营压力大。

消费者对外送服务需求的迅速蹿升使得该行业“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商家们表示,由于经营成本高,外送所产生的利润并不丰厚。不少跑腿公司因缺少成熟化的营销模式和稳定的收入**也宣告失败。

采访中了解到,外送生意虽然火爆,但不少商家为了确保收益,都设定了外卖叫餐的最低额度和送餐范围。记者走访了多家甜品店、简餐店和中档饭馆,了解到外送范围一般为1到2公里以内,单份起送费便宜的要20元左右,贵的达到了100元。“外卖生意起伏较大,不像堂食那样稳定,如果生意不够多又不足以弥补员工的费用,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

”一家奶茶店老板的话或许很能代表商家的心声。

因此很多餐饮店并没有把外卖当作主营的业务,他们的外送队伍也不像肯德基、必胜客、丽华快餐的外送大军那样专业。85度c面包店的外卖员就表示,他们只在堂食生意不太忙的时候提供外卖服务,平时都在店里工作,并不是专门的配送员。

“小歇”是专业为家庭和写字楼提供送餐配餐服务的餐厅,雇佣了5名配送员,并坚持不设定“门槛”,但免费配送,运营成本也加了上去。“一个服务员中午在餐厅能为100个人服务,但一个外送员在外面能做10个客户就了不起了,而他们的工资却差不多。”人力成本让该店顾老板直喊吃不消,菜色要涨价也已经板上钉钉。

“这一行利润真的很薄。”美食达也甩出同样的论调。据介绍,公司的营业额有两大**。

一是运费,每3公里收取6元,以一名配送员每天跑10单3公里的生意来算,一个月25天的工作时间为公司赚取了1500元的运费,“但多数员工的工资都是超过3000元的,低于2500元基本上没人肯在外面跑”。

另外一个收入**就是向所加盟的餐馆收取相应服务费。然而为加大宣传攻势,公司每个月都要在各大公共场所投递近45000本外送菜单,每份成本就1.5元。

加上前期投入的每辆价值4000元的电动车和配套保温包、保温箱、头盔,以及60名员工工资等开销,美食达开办15个月以来,近期才刚刚收支平衡。

e行业前景:摸索同城物流新技术。

餐饮配送能正常运营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市民罗先生曾开办过一家配送家常菜的快餐公司,当初投入10万元,做了一年越做越亏,最后就放弃了。罗先生透露,饭菜所赚的毛利只占售价的两到三成,而交通运输费、人员配备费就足以抵掉这可怜的利润了。

“如果每天做不到500到600份快餐,如果订餐的单位又太分散,那肯定在这个行业待不下去的。”罗先生认为,要有足够的投入,以及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才可能有生存空间。

相较于厨房加配送合而为一的经营模式,美食达更像是商家和食客之间的中介,这类专业外送团队的的出现,无疑在满足广大食客需求的同时,也做到了为商家提供创收的增值服务。然而他们目前的发展也正面临瓶颈。

“如果同一时间接进来200个订单,要怎么在最短时间内合理调配分散在全市各地且数量有限的配送员?成本如何控制?效益如何提高?

连员工的排班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杨经理承认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硬要消化那么多订单,速度会推迟,服务会下降,只会做坏牌子。

不过,公司已未雨绸缪,正积极开发同城物流的物联网技术,整合呼叫中心、网上订餐和传感网三大系统,软件开发投入将达到30万元。“我们还会给配送员配备2000元的gps定位手机,网络会精准地显示他们的具体位置,给出最合理的调度。”

今年“十一”期间,新技术即将试运行,客服中心的人力资源将大大缩减,效益也会随之提高。到了明年,顾客在网上叫餐时,配送员到送餐地点的时时同步距离能一目了然,连打包盒也有望统一制定。那时,专业性更强的美食达将真正领跑无锡乃至全国美食外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