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店镇中学学校管理改进方案

发布 2019-05-16 20:59:55 阅读 2404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使命和责任。了解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与方法,提高了自己教学管理的艺术性。现就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现状做如下改进方案。

一、现状分析。

一)思想上不重视,教研观念陈旧。

一些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对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升学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在一些教师眼中,教研就是一种对行政命令的执行,是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一些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不是“我要参与”,而是“安排参加”、“被迫参加”。

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教研,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热情。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不太清楚,对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还不十分明确,阻碍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二)理**底薄弱,学习资料有限。

教研活动中鲜见教育理论、专业文章的学习以及学习心得体会交流。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少;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对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成果的辐射与落实不到位。

三)工作计划性不强,群体效益发挥不够。

部分教研组的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流于形式,满足于应对上级的检查。计划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学情分析宏观,教学措施不具体,活动安排单一,缺乏专题研究。教研计划往往是组长一人制定,并没有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

研究课题大而空,没有结合本教研组实际,常常“开题轰轰烈烈,中间冷冷清请,结尾马马虎虎”,开题报告中有十多人参与研究,事实上只是一个人全盘代劳,最后勉强结题。

四)工作主动性弱,活动缺乏活力。

一些教研组长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等校长室、职能处室的布置,等上级教研部门的通知,教研活动往往是“执行具体事务”。“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与交流。对课的研讨浅层次,只讲长处,不谈不足,更没有质疑,教学反思乏力,教研组群体效益得不到发挥。

即使有研讨也只是停留在“讨论”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活动中重视研究教材教法,轻视教师行为、学情的研究;重视知识传授的研究,轻视技能、方法指导的研讨;重视活动的开展,轻视经验的总结与资料的积累。有些集体备课变味,只备不研,成为一人备课众人用,一人主讲大家听。

五)考评手段单一。

缺乏形成性评价,一些学校和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校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学校对教研组的考核往往注重一些表面现象,注重检查教研组台账资料和出勤情况,忽略了对教研组研究氛围、活动成效、组内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注。

以上问题反映到课堂教学上,便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学情预设不够明确;教法使用趋于传统;课堂上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存在形式主义;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等等。

二、 改进依据。

根据齐河县教科所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带题授课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在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以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三、指导思想相关的政策文件。

教学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组长自身问题。

现在学校教研组长大多有学校校委会成员兼任,虽然学历高,业务强,但是他们在校委会中有职务、任务,有时学校事务性的工作影响到教研工作。会对自己放松,会自以为是地开展活动和管理。这会影响组内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会降低教研活动应有的效益。

二)组内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同一个教研组,每个教师毕业学校、工作经历、年龄、性别、教学风格、生活习惯、个性特点、个人修养等方面,各不相同。这给教研组平时开展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开学初,教研组也制订了计划,但那一般是为了应付检查。平时按计划正常开展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有时还要受到学校其它工作的影响,能免则免。有时虽设想很好,往往因时间紧,落实少,执行不力。

评课时,基本上是能推则推,能不说尽量不说,实在没办法非得说了,也尽拣好听的说,生怕说重了,上课的人会误会。由于活动的随意性,实际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四)活动内容不够丰富。

一般开展的活动都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理论学习,活动形式陈旧,活动内容单调,新型有吸引力的活动较少,时间长了,教师易产生厌倦感。

五)工作缺乏主动性。

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教研气氛不浓,活动效率不高。

六)教研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好书,上好课就行了,认为参加活动很花时间,会影响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教研活动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仍有部分教师把自己的名利看得很重,集体观念不强,“单打一”,各干各的。为了期末能考出好成绩,为了自己评职称,为了自己能获奖,有些教师不愿把自己的资料提供给其他老师共享。布置每周一练习人人轮流出,个别教师以种种借口推脱。

有些教研组工作开展得不少,活动也搞得十分丰富,但由于平时没有注意资料的整理和保管,用到时却少得可怜。

五、改进目标。

一)、总目标及其实现时间。

通过改革,构建科学民主的学校教研制度,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构建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力争一学年的时间使教研工作有进步,课堂高效化。

二)分阶段目标及其时间段。

1、学校动员阶段。

召开动员会,宣布改革方案。(2014年12月)

2、学校给每位教师订阅一定量的刊物,增加阅读量,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2014年12月)

3、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教研组讨论。(2014年12月15日-2015年1月1日)

4、每人一节课评选阶段,每教研组选出两名优胜者参加学校的评课磨课活动(2015年月)

5、学校评课磨课活动。(2015年5月)

6、学期教研组考核。(2015年6月)

7、高效课堂模式成型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8、全年教研组工作成绩考核。(2015年12月)

六、改进措施。

一)改进内容。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步骤的调动老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改进课堂结构,提高全体老师教改的热情,不再“单干”,发挥教研组团队的力量和优势,促进教学教研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受益于全体学生。

二)改进办法。

潘店镇中学教研组实行校委会成员与教研组长负责、全体教师**考核制度,方案如下:

1、分数计算办法:

1)、成绩分。

教研组每位成员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赋分,然后将每位教师的分数进行相加除以人数得出平均分,平均分*40%即为教研组的成绩分。(赋分办法参照学校综合考核中的赋分办法)

2)、听、评课分。

每组评选出两名教师进行讲课比赛,由学校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平均分。平均分*25%即为教研组的听、评课分。

3)、集体备课分。

学期结束,各组的集体备课材料学校评审小组进行打分评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平均分。若本组推选出的教师获得县级以上优质课进行加分,县一等奖加5分,县。

二、三等奖加2分;市级一等奖加10分,市级。

二、三等奖加8分;省级一等奖加30分,省级。

二、三等奖加20分。国家级加50分。(集体备课平均分+优质课累计分)*25%即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分。

4)、常规检查分。

各组教学人员的所有常规材料,有学校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平均分。平均分*10%即为教研组的常规材料分。

将项分数相加即为教研组得分。

2、分数利用:

1)、根据教研组得分对包学科校委会成员和教研组长进行奖励,奖金比例为6:5:4

(2)、学期结束后,教研组的成绩与每个人的综合考核成绩挂钩。学科组第一名全体成员的综合考核成绩提高3个百分点;第二名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名提高2个百分点;第四名提高1.

5个百分点,其他成员不再提高。

通过团队**考核,使每个教研组都成为团结、和谐、上课能力强、教研水平高的团队,使全体学生受益,所有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潘店镇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