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项目部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施工总结

发布 2019-05-21 04:03:35 阅读 1294

`公司。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6月16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设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建市【2014】130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国交建《关于印发中国交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交股安发【2014】665号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生发【2014】608号)和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项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并组织开展了a5标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进一步落实了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有效遏制了质量通病的多发势头,不断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不断完善现场质量管控体系,有效整治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使项目施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二)推行开工前质量安全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

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质〔2014〕124号)要求,工程项目开工前,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已签署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承担质量终身责任和保证施工安全;工程竣工后,须在建筑物主要通道或入户口等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五方主体参建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竣工验收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保存。

三)组织开展自查自纠,严格落实工程参建各方终身责任。

根据《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2015年1月-2016年3月,组织各工区、各部门、各班组按照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文件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认真整改、消除隐患,项目已对照《建筑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查找、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四)开展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和“质量月”现场观摩会活动。

每月由质检部组织试验、测量、各工区技术员和施工班组组长,逐点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横向对比,然后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和处理意见,针对质量常见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学习先进经验,加强技术交流,促进各工区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

五)全面开展针对建筑市场违法行为的检查,杜绝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及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从2014年12月开始,各工区所有分项工程施工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检查,督查检查各施工队伍资质和摸查是否存在分包行为,准确认定和重点查处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施工队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个人小老板,或者肢解发包等发包行为;二是单位或个人以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的挂靠行为,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出借资质行为。

截止2015年6月,项目累计检查了施工队伍8个,调查笔录24人/次,未存在非法分包行为。

六)建立健全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培训体系。

各部门各工区研究建立建筑工人培训信息制度,定期对施工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大力推广应用可视化技术交底制度,提高建筑工人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止目前,项目部已按要求建立可视化技术交底共计32份,开展各类培训班15次,培训从业人员310人次,分项工程首件总结会议8次,大力培育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队伍,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针对2014年10月份空心薄壁墩大量开始施工后,发现突出问题为保护层及钢筋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项目部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目标是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合格率指标作为结构物的关键指标,工前抽检合格率大于95%,工后检查合格率达到85%,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施工准备:(1)、项目部在施工方案中,详细制定了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有效措施和通病治理方案,并履行项目部内部审核和监理审批程序;(2)、项目部做好了技术交底、技术工人考核上岗、成品保护、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等工作,严格进行检查和履行验收程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钢筋加工场进场工人重新进行技术交底。

1、保护层垫块。

1)垫块。采用专业厂家(广州泽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定制的高强机制砂浆垫块,抗压强度》60mpa,规格:25~110mm。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选择合适的钢筋保护层垫块。桩基保护层垫块可采用圆心有孔、厚度在5cm以上且符合设计要求的圆形垫块(见图1),立柱、墩台身、梁板等构件选用中间有孔的高强梅花型垫块(如图2)。

图1图2垫块产品质量合格证。

2)垫块设置。

a)垫块设置间距及数量能满足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桩基保护层垫块设置按设计要求布置,其余构件钢筋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宜大于1米(即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垫块),钢筋密集区或钢筋易偏位区加密布置,并绑扎牢固。

b)钢筋保护层垫块安装时方向一致,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均匀一致。

2、钢筋。1)钢筋骨架加工制作。

严格控制钢筋下料尺寸、半成品尺寸和骨架尺寸,确保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在焊接骨架前做定型刚性模架,焊接好的骨架在焊头未冷却前不得离开模架,出模后的骨架平放在地面上,以免引起钢筋骨架变形。严格按照桥涵施工规范和验收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钢筋下料加工尺寸误差、钢筋笼成形后外形尺寸及刚度等内容,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对半成品进行检验验收。

2)钢筋骨架运输。

钢筋骨架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变形,钢筋笼在加工时在加强筋位置设置临时十字形支撑筋,并采用平板车进行运输。在吊装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吊装,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

3)钢筋骨架安装。

钢筋骨架安装过程中,定位要精确,保证钢筋骨架及后续钢筋连接后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及钢筋骨架变形和移位,如在立柱钢筋笼制作安装过程中,采用劲型骨架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钢筋笼整体稳定不变形。

劲型骨架预埋。

4)钢筋加工及安装验收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误差。

钢筋成品检查验收。

3、模板。1)模板检查。

定期检查模板刚度、平整度,特别是周转次数较多的大型模板,平整度或变形小于1.5mm ,否则予检修或废弃;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小于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

对模板对角尺寸进行复核是否变形。

2)模板拼装

a)严格控制模板的拼装质量,模板拼缝严密,相邻模板拼接时,错缝小于2mm。

b)模板安装牢固,模板外侧设立支撑固定,墩、台、梁的侧模设拉杆固定,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c)模板安装过程中,加强对保护层厚度的检查和调整,根据需要增加设置架立钢筋和保护层垫块,同时认真检查垫块是否完好,是否与模板密贴,对于立模后垫块脱落或损坏的及时增设或更换。

4、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严格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质量及布置密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5%,不合格点调整处理。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保护,严禁施工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走动,严禁通过振捣钢筋的方法进行赶料,同时振捣棒下插时尽量避开钢筋保护层垫块,对掉落或破损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及时补齐。

5、实体质量检查。

1)检查频率。

对重点部位的混凝土构件(如系梁、承台、立柱、盖梁、梁板等),全覆盖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查。其中板(箱)梁,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间距进行检查;其他构件,检测不少于50%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时,逐点记录测量值。

2)检测结果判定与处理。

a)采用电磁方法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单点测量值与设计值的比值在0.9-1.3之间判为合格。

b)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工后合格率大于85%,对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严重偏低的情况进行处理,其中保护层厚度严重不足的构件进行返工处理。

对成品进行检测,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均提高至8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培训,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质量意识的确立不是口头上说说,在纸上画画就大功告成了。有了质量意识,还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播、通过管理工具去加强、通过规章制度去固化、通过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去贯彻,加速转变旧的、落后的质量观念,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流到员工的血液中去,让员工把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变成自觉行动。

通过实施“质量意识提升”系列培训,提高并强化操作者的质量责任意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促进公司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的提升,使每个操作者熟练操作规程,牢记自检标准,使质量改进工作扎实有效、深入人心。

2、对施工班组长和现场技术员加强管控。

班组长是生产现场直接参与者和指挥者,班组长能力的高低和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生产效果。积极探索加强班组质量能力建设途径和方法,班组建设首先应该加强班组长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班组长质量生产第一负责人的作用,才能减少质量通病。

对于技术人员要达到新一时期的高标准,唯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质量管理上把加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责任卡做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这样保证了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到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施工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施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实行质量工资制,优质优价,对创建精品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3、目前现场需继续整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