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讲义 小组社会工作概述

发布 2019-06-03 07:22:55 阅读 9983

在这个由农业化转向工业化的、复杂的而又快速多变的社会里,社会工作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社会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社会工作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不仅开始服务于贫穷和边缘人群,也开始赋予那些更加广泛的对象和实践环境。

在它诞生后的一百多年中,它今天所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百年前的人们所不能想像的。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断顺应人类社会的需要。在讨论小组社会工作之前,我们在本讲座中,仍需回顾一下社会工作**现的新趋势,这对小组社会工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刚刚产生的社会工作就强调人-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类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但当时强调的是人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人的限制作用。

没有以一个发展的优点视角来看人。而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风靡欧美的时候,整个的社会工作都表现出了临床化,环境因素在社会工作理论中逐渐**。直到70年代,随着系统理论、家庭**理论、生态理论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工作者开始关注“人在环境”中了。

可以说,弗洛伊德的观点更看重一个人他的内在的心路历程,是伤痕累累,丑态百出的历程。可“人在环境”中的理论,却把人放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也开始把人当人看了,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一个人至少同内部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在新一轮的理论席卷社会工作领域时,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在所有理论中脱颖而出,给社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基础,成为当今社会工作领域的主导理论趋向。

在美国,最近一些年,社工越来越多地重视系统理论的运用。所谓系统理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

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社会工作系统视角的意义在于,它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个人问题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环境系统论的要点之一是“人在环境”中,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的生活和生活质量与许多系统交织在一起并依赖于许多系统。

在系统视角下,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因素(即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如图所示,人与多个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个框架,社会工作者强调三个相互区别的方面: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环境系统理论针对人并试图发展他或她的问题解决、应对及成长能力。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视角下,它强调人与其相互作用的系统间的关系,并把人与所需资源、服务和机会联系起来,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型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才能提供适合人们需要的帮助。

3)它强调系统并试图改变系统以更有效的满足个人的需求。比如注重运用系统中的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环境系统模式认为,当个人与家庭和小团体从生命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他们会遇到转折问题和需求。伴随年龄的增长,个人会面对许多转变。比如,学走路、入学、对青春期的适应、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看见自己的孩子离家、自己退休。

家庭也同样会经历转折,比如结婚、生育、或者还有离婚。有些小组也会经历发展中的转折。后面我们会谈到,小组的相识、逐渐学会相互信任、开始更加开放……完成任务……解散等。

环境系统模式最关心的是清楚的揭示个人、家庭和小组的转折问题和需求。一旦这些问题和需求被确定,干预模式会被选择出来并运用到帮助个人、家庭和小组解决转折问题和满足需要上来。

环境系统模式也关注适应不良的人际问题和需求。毕竟人的问题最大的就是关系问题。它试图清楚的揭示不良的交流过程和家庭与小组功能失调的关系模式。

这种困难包括多方面:人际冲突、权力斗争、双重约束、沟通曲解、替罪羊和歧视,这些困难的结果通常造成某些成员的适应不良。生态模式试图确定这种人家障碍,然后运用适当的干预策略。

例如,有些父母过高地看待孩子的诚实,孩子为了避免惩罚,会逐渐隐藏某些行为,甚至撒谎,而被父母知道后父母更加强烈的咆哮将会出现。在这种家庭中,适当的介入是形成公开的交流机制以帮助父母理解,如果他们真的想要自己的孩子诚实,他们就需要学会更加接纳他们孩子的思想和行动。

当社会工作开始评估环境时,应该把他们的关注限制在影响问题情境的那些因素(积极和消极)。在某些个案中,这些因素可能是明显的(例如,低于标准的家庭设施和严重的财政问题)。在另外一些个案中,这些因素可能有些微妙(例如,拥有很少给人孤立的冷漠的父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就不会像以往一样是一个**师,或者一个更适合针对个体自身问题的人。他(他)不像心理咨询师大部分工作是坐在房间里的,而是需要他(她)对环境系统进行评估,然后努力改变对案主有消极影响的那些系统。正如,1991年,沃尔兹和克罗兹(walz&croze)指出的,社会工作专业的重心由过去关心贫困者的需要转移至关心社会和经济正义的议题上。

随着这个重心改变,社会工作者在协助个体自身成长和行为改变的同时,也在协助促进案主和其所处环境的互动。为了改变环境,工作者必须运用多种技巧,比如倡导、经纪、项目开发、调解、演讲和个案管理等等。

由上可见,在具体的实务中,社工的第一步是评估案主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各个互动系统;第二个步骤是决定面对与问题有关的各个系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应广泛了解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如果需要,应对系统中的所有子系统提出适当的介入方式。他要求社工有丰富的理论与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工作者社会角色的发展,使得处理一个问题常常要涉及不同的服务领域和运用不同的服务方法。这就要求社工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专”,比如说自己是青少年社工,学校社工、医院社工等等。社工的专业伦理要求社工在工作中维持、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并在实务中充分并适当的运用这些能力。

这就要求社工们不能单单提供某一领域的服务,同时也要具备提供其他类型的服务。比如青少年社工必须也要了解婚姻家庭领域的知识和技巧。

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社工到底是专才还是通才的专业伦理讨论。持专才的人认为,社工需要经过相当的培训和实践,掌握一种独特的知识和专业技巧,并把它运用到专门的社会福利领域中;通才论者认为,社工应该了解各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于多种情形,发展整合型的社会服务。20世纪70年代后,又有了类似的讨论,与上次讨论的没有定论相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社工必须以全方位的观点看待问题,具备案主问题所包括的所有社会系统知识,并依此拟定相应的介入计划。

事实上这次在专业伦理上的定位与系统理论导向是分不开的。

因此,当代社会工作课程的主要目的也不再是着重于某一领域的特殊专长训练,而着重于培养具有一般性社会能力的社工,以回应社会对社工的要求。

传统的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区分为个案、团体、社区三大方法之后,划清了彼此之间的界限,使得社工所提供的服务事实上并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为社会并没有清楚的被分为这三块,问题也不是孤立的。

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贫穷作战和民权运动中,社工开始以新的观点看待问题:整合方法的运用比单一方法的运用更加有效,没有一种方法或理论可以有效的解决所有问题,每种理论和方法都可以作为**事实真相的工具,社工实务界出现了朝向社工模式整合性发展的趋势。

整合性的社会工作实务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方法:

微观层面的工作方法。

中观层面的工作方法。

宏观层面的工作方法。

整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不是依据方法设置介入的目标,而是依案主的需要和所需达到的目标设计介入方法。

据此,三个层面的工作方法不是截然不同的服务领域,而是都可整合在对案主的服务系统中。采取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的模式,强调从各层面的分别介入,将案主社会系统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以提供案主需要的各个层面的服务,既支持和促进个人社会功能的发展,也增进社会和环境对个人需要的满足,维持经济与社会的正义。

因此,每个社会工作者总是被计划和期望在所有层面都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并因此需要在所有方面接受训练。

在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框架内,整个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它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展开,如果说微观层面包括个案和家庭社会工作,宏观层面包括社区社会工作,那么中观层面就包括小组社会工作,也可以叫做团体社会工作。它是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一个子系统。

关于小组的概念,各家说法很多。小组也可以说是团体,或者群体。

你觉得群体是什么?

你隶属于多少个群体?

你对这些群体的感觉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员?

绝少有人觉得不参加任何的群体,不归属于任何的群体是幸福的。往往如果人们不进入任何群体就会觉得非常孤独,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人活在群体中,人的根本生活是群体性的,与他人没有任何联系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从出生后即进入家庭,到幼儿园、学校、同辈群体、校园社团、再到工作后的公司、机构、企业、同事团体,一直生活中的小区团体、休闲娱乐群体等等,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群体中,只有加入进这些群体才能参与社会生活。

1、群体的概念。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共同生活的集体。

它必须包括以下特征:1)群体成员必须是由某种纽带联系起来的,这种纽带是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结果;2)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交互活动;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符合这种特征的群体有很多。

大到上百上千人的群体,小到三五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