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文化习俗

发布 2019-07-09 07:00:55 阅读 3751

北京。北京,六朝古都。历史上各民族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

口味:尚咸饮食:食必葱蒜,无葱蒜便觉无味。

主食:面食为主,主要吃饺子、面条、烙饼、馒头等。

除回族等少数民族外,喜食猪肉。

早点:油饼、烧饼、豆浆、豆腐脑。

冬季爱喝:面茶、油茶。

风味面食:炸酱面、打卤面。(习惯吃完面或饺子后喝面汤)

河南。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农副产品产区之一。

口味:咸味为主,豫西人喜酸辣。

一般食:菜油、花生油。

主食:猪肉、白面、杂粮。

喜食:羊油、牛油、鲜米、鲜面、大葱、大蒜;新鲜蔬菜,牛肉汤(放辣椒)。

夏天喜食:混汤面(即糊涂面,面在稀小米粥中煮成)。

早点:稀饭+馒头、羊肉汤+烧饼。

饺子:肉少菜多。

豫西的洛阳、灵宝一带人喜喝稀食、面条。

山西。山西的醋名扬全国,菜中要放醋,各种面食也用醋作调料,或以醋稀释的蒜泥佐食。

口味:咸中带酸。

主要产:小米、玉米、高粱、小麦等。

日常吃:小米、玉米。

夏季吃:新鲜蔬菜。

冬季吃:土豆、萝卜、大白菜。

过节爱吃:黄米面炸糕、羊肉馅饺子。

山西人爱喝酒。

特色面食:刀削面、拉面、猫耳朵面。

介休地区:吃面条粥(鱼钻沙,小米粥中煮面条,面和粥一起食用)。

上海。上海濒临长江口,南接壤浙江,西北连接江苏。

口味:清淡,讲究食物的味道,注重营养价值。

日常饮食:西式点心、糖果、果汁、面包。

日常佳肴:黄鱼、梭鱼、梭子蟹、虾。

喜吃:精猪肉、牛肉、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菜)。

喜吃西餐:咖喱鸡、热狗、番茄鸡等。

小吃:烧卖、春卷、糕团、米糕、赤豆糕等。

特别喜欢:酒酿和炒年糕。

广东。广东大部分属于**带气候,高温多雨,常年无雪,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业发达。

饮食习俗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

经济作物种类多:甘蔗、水果、茶叶等。

口味:清淡少油,酸辣次之。

主食:大米(大、中城市早餐吃面食)。

食俗特色:一日三餐先茶后饭。

饮食特点:南北融汇、中西合璧。

吃:不仅吃猪、牛、羊、鸡、鸭、鱼、虾、蟹,还吃狗、蛇、鬼、蛙、虫等。

烹调方法:蒸、炸、烤、煎等三十余种制作方法。

海南。终年炎热,盛产水稻,甘蔗,是我国重点甘蔗产区;渔业发达,水产品丰富;副食品丰富;青菜、海产品四季**充足;盛产咖啡、可可、胡椒、槟榔,是我国饮料和调味品的主要产地。

口味:脆嫩清淡。

主食:大米。

家常菜:白斩鸡、椰子炖鸡、炒油鸡等,有无鸡不成席的说。

法。喜食:米粉;羊肉(冬天用火锅涮煮羊肉,但吃法和北方不同,取肥嫩的东山羊带骨剁成小块,入火锅涮煮,味道鲜美可口)

喜喝:咖啡热带水果:菠萝、龙眼、荔枝、椰子、芭蕉、芒果、红毛丹等。

水产品:石斑鱼、海龟、海蛇(海蛇是海里的一种毒蛇,营养价值高,海南人把它和鸡肉、猪肉在一起烧制,有保健作用。)、鲆鱼。

四川四川在长江上游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蔬菜品种丰富,调味品品种齐全。

农作物:主要产稻米,其次是小麦、玉米、荞麦、豆类等。

水果:主要产柑橘,还有甘蔗、荔枝、雪梨等。

家畜:猪、牛、羊等。

口味:鲜咸、麻、辣、浓味为主。

喜吃:泡菜、用腌制腊肉的盐水腌成的咸鸭蛋。

喜喝:茶贵州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地处**带高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口味:嗜辣、嗜酸;辣椒是黔菜的百味之主。

贵州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弯(打捞弯意为走路无力,要摔倒的样子)。

港、澳港澳同胞的饮食习惯与广东人相似。

口味:清淡、香脆喜食:海鲜、野味和绿叶蔬菜。

特别喜食:虾、鱼、蟹、鲍鱼、鳝等海味品。

烹调方法:清蒸,讲究火候,以刚熟而未透为最鲜。

香港喜食:蔬菜秋天喜食:蛇、蛇羹、红烧山鸡、姜汁煸鲤鱼,各种煲仔菜食俗特色:喝早茶(吃点心或粥)

点心:虾饺和叉烧包上班族喜欢:西式快餐台湾台湾是高山茶的故乡饮食习惯:与福建省相似口味:清淡、新鲜,重酸、甜。

喜食:海鲜特色菜:乌鱼籽(以琥珀色为上品,近乎透明,卵形肥大软硬适中,吃时切成薄片,经微火烤后,蘸上酱油,拌上姜葱,味道异常鲜美)。

喜喝: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