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培养自理能力陈效军

发布 2019-07-18 13:31:55 阅读 8315

二、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劳动更与他们无缘。在学校里进行劳动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劳动意识,不会劳动,对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很缺乏,如扫地、拖地、擦窗台等。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教室里总是弄得很脏、很乱,没有人主动收拾。

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有教育作用的,而整洁的课堂环境要由学生自己来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极为重要。于是我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午放学打扫卫生时,我把要做的事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扫地、拖地、抹窗台等。

在劳动过程中我边做示范边让学生做,边检查,打扫完以后,总结一下打扫情况,对干得好的小组或个人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以后打扫时还需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值日时,我经常和他们一起劳动,对不正确的再进行指导。开始叫他们做比我自己一个人做还要吃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到值日时,学生一个个都干得有模有样,学会了如何把教室打扫干净,动作也熟练了。

连在旁边等的家长看了都惊讶地说,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会劳动。

三、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好家校沟通,最大限度取得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靠家长的支持与督促。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子女,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

于是,我经常写一些“小纸条”让学生带给自己的家长,鼓励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自己能穿衣、洗脸、洗脚,不会的要慢慢学着做,家长的任务是在旁边进行指导督促。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并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我还告诉家长爱孩子有许多的表现方法,但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其中转变家长的观念十分重要。

四、巧妙运用“伙伴教育法”,促进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形成。

一个小伙伴就是一位小老师,小伙伴的勤劳、能干会启发激励学生;一个小伙伴也是一面镜子,孩子从小伙伴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应该改正的缺点。我从班里找出能力较强的学生或某个方面自理得比较好的学生,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宣传,让他们给同学们树立榜样,让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有所触动。并把这些孩子选为班干部,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然后在班里实行干部岗位责任制和轮流值周的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组长每天收发作业本,管好自己组的纪律,抓好每天的卫生工作。班长每天负责收发全班的作业本,管好全班的纪律、卫生等。

然后我让他们每天向我汇报一次,对做得好的予于肯定,做得不够好或不大胆做的给予指导,并授以具体的工作方法,鼓励其再大胆工作。班干部在自己学习、生活、自治、自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了管理班级。由于有坚强的班委会和集体核心,班干部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

从开学到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经过常规训练、教育,已学会了许多的本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的小朋友缺乏责任心,对自己要完成的学生任务不放在心上,有的小朋友缺乏耐心,对于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不能坚持到底等等,要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责任心强、自理能力强、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习的人,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