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航《西方经济学 上 》考核要求

发布 2019-07-25 17:59:55 阅读 9220

.供给规律:是指商品**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需求规律:是指商品**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1.简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差异。

规范分析法(normative analysis)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皮尔尼克(s. pilnick)提出的一种方法,作为优化群体行为、形成良好组织风气的工具。是团队建设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工具。

规范分析涉及已有的事物现象,对事物运行状态做出是非曲直的主观价值判断,力求回答“事物的本质应该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是实证分析法,实证,就是讲是什么,比较客观,就是我不做任何评价,只给你一个客观道理,客观描述事物现在存在的一个状态。 规范,就是做评价,有自己的主观观点,描述事物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2. 什么是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是生产和消费活动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有益的影响、正向的影响就叫外在经济。

3.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高鸿业西经第五版)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

或者说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当一种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越来越有限。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4、怎样理解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1、资源是稀缺的

2、资源具有多种用途

3、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

4、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5、简述纳什均衡的完整定义。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纳什均衡达成时,并不意味着博弈双方都处于不动的状态,在顺序博弈中这个均衡是在博弈者连续的动作与反应中达成的。

6、什么是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变化率。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变化的百分比。

7、如何理解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线上方和**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由消费者剩余可知:

第一,如果**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三、计算说明题(30分)

1.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l=3,pk=5。

1) 求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5分)

2) 求产量q=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5分)

3) 求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k、l的值。(5分)

解:(1)对于生产函数=,可得mpl=和mpk=将mpl、mpk代入厂商均衡条件,得。

将l=k代入产量=10时生产函数=10,得l=k=10。

则 tc=3l+5k=30+50=80

所以,当产量=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80元,使用的l当k的数量均为10。

2)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k。将l=k代入产量=25时的生产函数=25,得k=l=25,那么。

tc=3l+5k=3×25+5×25=200

所以,当产量=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200元,使用的l当k的数量均为25。

3)同理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k。将l=k代入总成本为160元的成本函数3l+5k=160,得:k=l=20

则20所以,当成本为160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20,使用的l与k的数量均为20。

2.已知生产函数为:q=l0.5k0.5,试证明:

1) 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7分)

2) 它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8分)

解:(1)=(l,k)=l0.5k0.5

则 f(λl,λk)=(l)0.5=λ0.5+0.5l0.5k0.5=λl0.5k0.5=λ

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

2)假定资本k的报入量不变(用表示),则l为可变投入量。对于生产函数=l0.50.5

mppl=0.5l-0.5

这表明,当资本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l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同样, 这表明,当劳动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量的资本量k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上述分析表明该生产过程受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四、分析讨论题(15分)

结合图形剖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式,以及正常物品需求曲线的形状形成机理。

答:1、 正常物品的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反方向变动(见上图),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正常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是从**-消费曲线中导出的。在**-消费曲线中,每一个均衡点都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所购买到的使他得到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把每一个均衡点的某一商品需求量垂直下移到横座标,把其相应的**标注在纵坐标上,即得到个人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曲线。

表示在一定的**下,消费者为了得到最大效应而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量)(见下图)

北航13年12月课程考试《西方经济学 上 》考核要求

北航13年12月课程考试 西方经济学 上 考核要求。北航13年12月课程考试 西方经济学 上 考核要求。一 名词解释 每题4分,共20分 1.无差异曲线。2.等产量曲线。3.替代效应。4.蛛网理论。5.供求规律。二 简答题 每题5分,共35分 1.简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差异。2.什么是外在经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