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五段互动式”校本研修辩课感受心得

发布 2019-07-26 20:12:55 阅读 6638

2010年11月16日,与***共同举办的小学数学“五段互动式”校本研修联动活动。我也作为正方三辩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本着两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为宗旨。

那些极具魅力的语言,那些智慧的火花,那些幽默,每每回味都是一种享受。个人感受颇多。

一、辩课都辩些什么。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再辩?

辨课既可以围绕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内容选择、过程安排、方法手段、作业练习等专题展开,也可以按照整体感知、理解感悟、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展开。辩课既可以在课前进行,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教学的成败得失。辩课既可以在授课教师与听课者之间展开,由听课者提出问题,请授课教师予以答辩,也可以在听课者之间展开,大家围绕一个主题互动交流。

辩课既可以围绕整节课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理念倾向或教学主张展开,也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教师还可以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横向辩课,甚至可以进行跨学科辩课。总之,辩课的内容丰富多元,形式不拘一格。

我认为,辩课最重要的是辩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辩教学思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辩课堂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是否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否有自主、合作、**的机会,是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辩教师是否具有“开放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为,课程是否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否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等等。教师是否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三辩教师是否有共同探索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否能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师生是否平等对话,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四辩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板书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完成,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

我们应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是否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是否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感。我们认为,对于名师的课,宜从理论层面或整堂课的角度切入,以**教学方向问题;对于一般教师的课,宜从操作层面或课堂的局部环节切入,以思考教学细节问题。

二、辩课的价值追求。

辩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辩课,有助于克服传统说课、评课中的弊端,通过双方及时、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加深对教学重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让今后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促进参与双方的共同提高。

辩课,就是要切实摒弃以往教研活动中的话语霸权——“极端”与“武断”,胡言乱语———违心”与“无奈”,同事间的彼此相轻——“跟风”与“嫉妒”。实践证明,在辩中追求真理,找寻课堂教学的规律,是切实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手段。增强教师的互动交流。

辩课创造出辩论的氛围,在多方交流沟通、协商**、平等倾听、坦诚接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各方的主动性,用“议论纷纷”代替了“各抒己见”,促进了参与者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辩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能说会道,更要说得有理,道得明白。

我们要让辩课成为展示教师专业水平的舞台,辩课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辩课就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辩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辩课是教师的舞台。

唇枪舌剑是对教师学识、胆识、风度、智慧的综合考验考验学识。辩课开始,正反双方就座。正方教师坐在正方席上,接受反方的质疑。

这是绝对的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没有后台准备,因为授课教师很难预计反方从哪些地方提出问题,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教学的经验来应对质疑的声音。辩课过程挑战教师的学科功底,没有多年的沉淀,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平时的潜心钻研,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的应答,不可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也正因为辩课考验参与者的综合实力,才更能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锻炼胆识。平时在教室里,学生很少会对教师的课品头论足。而辩课时,授课教师面对的都是敢于提出质疑的人。

这时,接过话筒, 神态自若、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地从容对答,是教师胆识的体现。“艺高人胆大”中的“艺”,对教师来说,应该是学科的学术,是应答的艺术。“艺”是“胆”的支撑。

展示风度。虽然辩课的原则之一是就课辩课,但当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遭到反方的批评和质疑,此时他的承受能力实际上就展示了他的风度——是强词夺理维护自己的观点,是点头哈腰接受批评,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地吸收。大多数人接受表扬容易,接受批评难。

能够坦然面对批评和质疑的人,意味着对自我心理弱点的征服,意味着人格的提升,这就是成功。

挑战智慧。授课教师在辩课时接受的是智慧的挑战。首先,向与会者简要阐述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并亮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接受来自反方的提问和质疑。机智应答,沉着应对,这一切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来自平时的不断学习,来自自身的修养,来自生活的历练。

只会按预设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拿着备好的稿子进行答辩,只会毫无立场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算不得智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开放、民主、平等正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的代名词。在教育领域,对话、合作、多元等理念也早已为大家所熟知。

辩课顺应时代潮流的召唤,对传统教研方式发出挑战,符合新时期教师的进取心态。我们有理由相信,“辩课”必将为教研活动注入全新的活力。能够成为辩课主角的人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挑战与机会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辩课者将成长得更高、更快、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