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发布 2019-08-02 12:58:55 阅读 3261

一、考查内容。

1. 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2. 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

3. 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

4. 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

5. 诗文的中心句;

6. 使用典故的句子。

二、考点类型。

一)直接型默写。

1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忧而忧)

分析:直接型默写。

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不写错字,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会写,细辨差别,认真答题。

二)理解型默写。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出师表》里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分析:理解型默写。

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注重理解,答题时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三)应用型默写。

1.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读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作为内容就很合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疙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007年9月,武汉市迎来“2007年女足世界杯”的盛大赛事,为了表示对各国运动员的热情欢迎,又能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来作为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2007年4月18日8时05分,江西省历史上首趟“和谐号”动车组发车,时速达到200公里,真是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分析:应用型默写。

特点:此种题型不仅考查大家记忆、理解能力,还测试大家的迁移、联想及应用能力。

应试技巧:整体感知,加深理解,把握含义,学以致用。

四)开放型默写。

1.古诗词中写与“劳动”有关的诗句有。

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初中语文课本中含有“云”的古诗句。

①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 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虽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分别写出李白、岑参两位诗人具有此类风格的诗句。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诗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意相仿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我国古诗文意蕴丰富,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请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 示例: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事物总是新陈代谢的,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分析:特点:此类题难度更大,不仅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重新思考组合。

应试技巧:认真归纳整理,分清细微差别;识记古诗文时应重在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审题。

三、题型。填空。分值:8分。

四、分析解读。

在学习古诗文时,要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掌握记忆方法,准确背诵,并识记、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使用所学名句。默写要注意准确性,不要添字、漏字,更不能写错别字,养成严谨、细心的好习惯。

五、突破方法。

一)名句积累方法。

1、 辨明名句名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

一般能成为名句名篇的文句,往往具有如下特点之一:①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蕴含哲理,令人深思。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凡是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名篇都应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2.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意,理解文意。反过来能“见义知句”。

3.归纳积累。

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类、理想类、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并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4.联想积累。

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要求大脑中有“名句意识”,看到一个派别就联想到不同作家、诗人的名句;看到某个作家、诗人,就联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看到某篇文章、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联想到里面的名句;看到一个名句,就联想到和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例如:

由范仲淹就能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见《游山西村》就能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

5.造句积累。

就是平时自己仿照中考题“运用积累型”的要求设置情境,运用名句写一个文段。把内容、情感、思想相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组织进去,这样既形成例系统,又灵活运用了知识。(二)名句学习注意事项。

1.注意生僻难写的字。

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句名篇,但会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写,考试时可能因为不会写其中的难写易错的字而丢了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用笔默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置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不仅知其发音,还知其意义。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中的“涯”易误写成“崖”,“绝”易误写成“决”。

3.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近或相同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词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句中,“尽”易误写成与之意义相近的“进”。

4.注意具体语境。

备考时还应将名句名篇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品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记效果。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句如果不联系“晴空”和“云上”这两个语境,就会容易把“霄”错写成“宵”;第二句如果不知道“汗青”是史册的意思,就会把“汗”写成“汉”。

5.注意语句的顺序。

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大致不会改变,很多同学复习识记的时候未能注意到这一点,答题时就很容易丢分。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三句中,稍不注意,就会错把“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把“淡妆浓抹”写成“浓抹淡妆”,把“歌诗”写成“诗歌”。

名篇名句积累与运用

中考专题 名篇名句积累与运用。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积累,新课标强调,丰富语言积累,有利于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有利于学生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而名篇名句的积累又是积累重要的一块。因此可以推断,它将成为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大家应加倍重视。一 这一考点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