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 第四章学习心理 四

发布 2019-08-15 05:45:35 阅读 1779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较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简答题。

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2.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对其原有知识激活的程度及新意义学习建构的水平。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有效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有意义的陈述性知识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经加工处理才能获得好的理解和掌握。

(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

(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简答题。

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技能的过程,由三个阶段构成: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

(2)注重示范和讲解。

(3)运用变式与比较。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比较是指在呈现例证或感性材料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实现,比提高其准确性。

(4)大量事实与适时反馈。

(5)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

(6)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

二、技能学习。

(一)技能概述。

1.含义: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填空题)

特点如下:(1)是学习得来的,不是本能行为;

(2)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

(3)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2.技能与习惯。

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技能和习惯的区别之处在于:

(1)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2)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习惯则不同,他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

(3)技能和一定的情境、任务都有联系,而习惯只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技能是主动的,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不出现,习惯则是被动的。

(4)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而与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一次的动作。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作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部感觉等。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的含义及特点:也称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吹拉弹唱等。操作技能的特征包括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清每个阶段的特点。

(1)操作定向: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开端,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3)操作整合。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才得以实现。

(4)操作熟练。

3.操作技能的形成途径。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练习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讲,随着联系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速度会加快,准确性提高。而且,操作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减慢。

但也存在成绩进步先慢后快或在练习中一直均匀发展的情况。

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现一段时间的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期现象”。

高原期现象出现的原因: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复杂化、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原因造成的。

怎样顺利度过“高原期”: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及现状,并采取一些改进学习方法的措施,消除消极因素的干扰,就能顺利度过“高原期”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2)教学中组织练习应遵循的原则。

a.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b.准确示范和讲解。

c.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首先,联系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其次,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再次,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再次。

练习方式多样化;最后,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d.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的含义及特点:也称认知技能或智能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观察技能等。

它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2.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填空题。

(1)原型定向。即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这一阶段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也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

(—名词解释、填空)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定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并且积极、正确地加以示范。

(2)有效地进行分阶段练习。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能力差异 心理学所指的能力,其一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即 所能为者 其二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 可能为者 前者称为实际能力或 成就 后者称为潜在能力或性向。五大人格特征 情绪稳定性 外向 开放性 宜人性 责任感。工作满意度 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