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质量工艺亮点策划与控制

发布 2019-08-18 16:22:55 阅读 2293

(一)接地装置安装工艺亮点策划。

1)接地装置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6-2002)要求进行。

2)设备接地线安装前须查阅设备技术资料,确认设备接地端子的位置。主接地网接地引出线要尽量靠近设备的接地端子。

3)接地线安装宜在设备或钢结构的基础完成后进行。

4)明敷接地扁钢在安装前需平整,确保安装横平竖直。

5)接地线安装应做到“明显、可测、可靠、统一”。

6)同一区域接地装置的安装形式、安装方向、高度和条纹标识宽度应统一规范。

2、接地装置安装工艺亮点控制。

1)接地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当有色金属接电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压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放松垫片。

不同材料接地体间的连接应进行过渡处理。

2)接地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塔接长度控制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

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2)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3)采用铜绞线等作接地线时,宜用压接端子与接地体连接。压接工艺要可靠。

4)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重要设备和设备构架应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

5)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地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2)接地线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3)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到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

4)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有补偿措施;在接地线穿越墙体、楼板等建筑物时,必须设置保护套管。

6)明敷接地线,应在导体全长度或区间每个变接部位附近的表面,涂以15-1000mm宽度相等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标识。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识。

7)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或贴白底黑色标识,其代号为“〨”同一接地体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

8)gis的外壳应按制造厂规定接地;法兰片间应采用跨接线连接,并应保证良好的电气通路。接地线与gis接地端子应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9)沿电缆桥架敷设镀锌扁钢、铜绞线接地线,应在连通后与接地干线连接,电缆桥架接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桥架全长不大于30m时,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

2)全长大于30m时,应每隔20-30m、增加与接地干线的连接点。

3)电缆桥架的起始端和终点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10)金属电缆桥架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桥架的连接部位宜采用两端压接镀锡铜鼻子的铜绞线跨接。跨接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2)镀锌电缆桥架建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时,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2个有放松螺帽或放松垫圈的螺栓固定。

11)保护屏应装有电缆屏蔽层专用接地铜排及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网连通。各保护屏的专用接地铜排相互连接成环,与控制室的屏蔽接地网连接。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绝缘导线或电缆将屏蔽接地网与一次主接地网直接相连。

12)电气设备与基座接地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13)就地控制箱、盘、柜外壳保护接地可采用扁钢或铜辫子线连接,接地标识清晰。

3、典型施工缺陷现象。

1)明敷接地线直线段高低起伏不平、固定不牢靠。

2)土建与安装交叉施工未策划好,部分明敷接地线已被埋入基础中。

3)接地体(线)焊接搭接长度不够、固定不牢、施工工艺粗糙。

4)电动机本体接地随意接在风扇罩壳上,接地施工不规范。

二)电缆桥架安装工艺亮点策划与控制。

1)电缆桥架安装前应根据电缆清册对电缆桥架布置进行二次深化设计,优化电缆桥架的走向、宽度和层数,防止发生桥架容量过载或电缆数量过少不均衡的现象。

2)集控室电缆层由于电缆数量多,为方便进入盘、柜内电缆的整理和绑扎,可在主桥架与盘、柜之间进行施工二次设计增设分支桥架。

3)电缆桥架在运输卸车、二次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电缆桥架变形或外表镀锌层受损。堆放时应做好防二次污染措施。

4)电缆桥架布置要与热力设备、吊物孔和通道保持一定的距离。

5)支吊架及桥架异型件尽可能选用厂家配套产品。对于分支电缆桥架形状复杂需要在现场配制的,必须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下料、接口焊接、组装和油漆的工艺质量。

2、电缆桥架安装工艺亮点控制。

1)根据电缆桥架施工图,确定桥架的走向及支架的固定位置。放线定位时应保证桥架横平竖直,并与其他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

2)支吊架支柱下料禁止用电焊、火焊切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下料后的支吊架立柱断面需对切口处的卷边或毛刺进行处理。

3)支吊架安装前应对变形的立柱进行调整。

4)支吊架安装的间距应小于1.5m,阻燃型槽盒的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厂家规定,并保证每节桥架有两个支撑支架。

5)支吊架应焊接牢固,无明显的变形及扭曲,各支架的横档应在统一平面,其水平偏差控制不应大于5mm,6)支吊架应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时,可直接焊接到预埋件上或先将底座固定在预埋件上再与支架焊接,焊缝外观成形美观。

7)支吊架安装完成后,对焊接部分进行清理并油漆。

8)桥架拼装前应对变形的桥架进行整形,拼装焊接到预埋件或先将底座固定横平竖直,无变形。桥架必须用专用工具进行切割,切割后除去表面的毛刺。

9)电缆桥架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敷设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10)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以及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须设置伸缩节,其连接采用伸缩连接板。

11)桥架的连接采用螺栓固定,连接螺栓的螺母应防置在桥架外侧,平垫及弹垫应齐全。

3、典型施工缺陷现象。

1)在现场加工配制的电缆槽盒,由于工艺粗糙造成观感效果差。

2)电缆桥架盖板不规范、油漆色差明显。

3)电缆槽盒安装半径不规范、焊接工艺差。

三)电缆保护管安装工艺亮点策划与控制。

1、电缆保护管安装工艺亮点策划。

1)电缆保护管预埋时应会同机务专业确认设备接线盒位置,在不影响设备检修时尽可能将电缆保护管安装靠近设备接线盒。

2)明管管路敷设横平竖直,支架间距均匀一致。成排管并列敷设,管间距、、卡具外观一致。

3)利用电缆保护管兼作接地线时,在电缆保护管螺纹的管接头两端,用卡子将接地黄绿线国定在保护管上,以保证电气连通。

4)金属软管安装接头要配套,安装要牢固。

5)预埋电缆保护管应保证埋入深度,弯头不应外露。

6)电缆保护管穿过钢格栅板时,切割及支架固定工艺要细腻,并对钢格栅板切割后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如护板加固。

2、电缆保护管安装工艺亮点控制。

1)电缆保护管在现场切割后,其管口毛刺和尖锐棱角,应打磨光滑,切割面应垂直于管子轴线。

2)电缆保护管弯制应使用专用工具,如手动(电动)弯管机及合格的配套模具。

3)电缆保护管弯制前应检查,外观无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保护管不应有严重腐蚀。

4)电缆保护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明显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5)电缆保护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6)电缆保护管支架的距离一般不宜超过3m。转弯处应设两侧支撑点,布置国定牢靠、间隔均匀、整齐美观。

7)电缆保护管敷设时没根电缆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并注意保护好管口丝扣及临时封堵。

8)电缆保护管连接应牢固。并列敷设的电缆保护管管口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9)金属软管与电缆保护管的连接应采用套丝螺纹或卡簧接头。电缆保护管与接头连接紧密、牢固,不脱落。

10)与设备接线盒连接的金属软管长度要适宜,不宜太长。

11)电缆保护管与电缆桥架连接应采用开孔穿入,并绞丝用拼帽拧紧固定,不宜用电焊固定。

12)电缆保护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直埋时,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13)电缆保护管固定应用u形卡或专用卡固定,禁止焊接固定。

3、典型施工缺陷现象。

1)电缆保护管敷设歪斜,支架固定不规范。

2)电缆保护管接头不匹配引起松脱。

3)电缆保护管敷设不规范,金属软管过长。

4)金属软管与保护管连接未用管接头。

5)金属软管布置与热力管距离太近,不符合规范要求。

四)电缆敷设工艺亮点策划与控制。

1、电缆敷设工艺亮点策划。

1)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对电缆敷设的路径及控制进行施工二次设计,提高电缆敷设合理性及观感质量。

2)在对计算机及通信等小规格电缆敷设时,不宜在起始时将电缆放出电缆盘外过多,造成电缆不平整或死结而影响观感。

3)当电缆层由于电缆多而造成进入盘柜电缆紊乱时,可对电缆层分支桥架进行施工二次设计,提高电缆敷设观感质量。

4)在电缆敷设前对相关专业设计施工图进行会检,优化电缆敷设路径,力求使电缆桥架承载电缆数量分布均衡。

5)协调好从外围辅助厂房敷设至主厂房开关室或集控室的电缆路径,避免因敷设路径不合理影响电缆敷设观感质量。

2、电缆敷设工艺亮点控制。

1)电缆在桥架上敷设应保持平直,转弯应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2)电缆敷设的关键控制点是转弯部分,在转弯处每根电缆应依次排列整齐。

3)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按规定分层布置,即上层为高压动力电缆,以下分别为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及通信电缆。

当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布置在同一层时,必须用隔板将其隔开。

4)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控制不应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当现场条件受限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隔离措施。

5)从沟道或电缆桥架引至设备的电缆需采取穿管敷设,穿管时应确保保护管内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以防止穿电缆时损伤电缆护层。

6)保护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根电缆管中;三相交流电芯电缆须穿在同一根保护管内,不能分管布置。

电气专业自我介绍

卑崇的贵公司带领 您好!我是 职业手艺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气从动化专业0551班的应届结业生 自从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我得从新起头,继续勤奋奋斗,驱逐新的挑和。大学是我思惟 学问布局及心理 发展成熟的时间。惠于学校雄厚的进修 立异空气,熔融此中的我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光阴飞逝,我将怀着我童年的胡想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