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法门

发布 2019-05-01 13:36:15 阅读 9909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

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门合起来进行的。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

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导法修行。这样就把两大菩萨的用功方法合为一体来进行了,故最易成就。

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成就的。他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

“入流”有几种解法,其中一种**是一个耳朵听进去,从另一个耳朵出来,意指入进去就流掉,不停在心里面,照字义上解也讲得通。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逆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声音流浪,不跟声音跑,这也讲得好。(初初的入流方法是不跟声音跑)。

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

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

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

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着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再进一步,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时候功夫已做到能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着,非但不能见性,还有着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

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

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明,也须照破它。

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着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

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

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一着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禅宗呵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所以空也须消灭掉,进一步才能达到——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才能见到本性。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

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也没有,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不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各种佛法法门

术语 菩萨璎珞经法门品曰 吾今当说菩萨璎珞八万法门。胜鬘经曰 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心地观经七曰 八万四千总持门,能除惑障销魔众。众生有八万四千之烦恼,故佛为之说八万四千之法门。心地观经之说也。参见 法藏 from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佛陀之一代教法的总称。又称八万四千法蕴 八万四千法聚 八万...

法门寺猜想

千年的等待,为的是一个因缘。当电视中 考古中国。法门寺地宫之谜 这一集以此句话作为结束语时,身处西安的我立即决定了第二天的法门寺之游。我喜欢雨,喜欢烟雨朦朦的景致,喜欢雨后泥土的芬芳,喜欢雨天坐在窗前思绪万千。当我站在法门寺的寺门前时,天空又飘起了细雨。每一次游览名胜古迹,我的思绪总是在追忆着历史的...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录自 楞伽师资记 杨曾文先生按语。据 楞伽师资记 的记载,道信著有 菩萨戒法 一本,并有禅法著作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传授 此书在 楞伽师资记 的 道信传 中有所记载,其篇幅约占全书的2 5,是否是原著的全部已不可考。楞伽师资记 一卷,唐净觉撰,是对 楞伽经 的译者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和提倡以 楞伽经 ...

安般法门重点在

安般法門重點在 出氣住 我們可以發現,南師曾多次於不同的場合提到,修習 安那般那 法門,若要成就得快些,就應注意 出氣住 我現在摘錄如下幾段 南禪七日 中有云 所以佛告訴你,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注意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個時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個住哦,不要在入息的時候注意...

观心法门 终版

摘自周承松的新浪博文 关于补充完善 观心法门 的说明。本人写博的初衷,是指导身边学佛的人,并进而希望对其他的学佛朋友也能有所贡献或借鉴,算是抛砖引玉吧。所以,在内容上是着眼于实修实用的,并有其内在的次序。由于主要是给专心学佛的朋友们看的,也就没有什么娱乐性在其中。此前写过一篇 观心法门 但其实并没有...

大明咒法门修法

手印会了,再来是要学习如何修,此法门修法分三阶段 普通只是念 嗡 嘛呢 叭弥 哄 以后你要教学生或者在道场要主持一个六字大明咒的修法,要有一些技巧告诉他们,不是让他们自求多福,土法炼钢。一切法从心地起,你能体会就好,不能体会就要好好听,以后才能指导人家。一 第一阶段 普通都比较散乱或者气还没通,气不...

安那般那法门初探

從淨觀到息觀 安那般那法門初探。蔡文熙。一 前言。原始佛教的具體修法門中,安那般那法 即所謂的息觀 傳至今,仍是一種中庸妥適的修持入手處,顯密各教派分別以各種型態,加以吸納,成為修持佛法的入手法門之一。本文撰寫的目的,係以回歸原始佛教的根本經典 雜阿含經 為主,照 藏 南傳 相應部 瑜伽師地 等有關...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第一步就是说要把人做好。太虚大师有二首偈来说明这个内容,一首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另一首 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些内容都是提倡把人做好,才能够逐步上升乃至于成佛。这条成佛的路线就是 由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 首先把人格完成,做好一个...

其他用户还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