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法门 终版

发布 2019-08-05 23:40:35 阅读 7051

摘自周承松的新浪博文)

关于补充完善“观心法门”的说明。

本人写博的初衷,是指导身边学佛的人,并进而希望对其他的学佛朋友也能有所贡献或借鉴,算是抛砖引玉吧。所以,在内容上是着眼于实修实用的,并有其内在的次序。由于主要是给专心学佛的朋友们看的,也就没有什么娱乐性在其中。

此前写过一篇“观心法门”,但其实并没有包含所有的观点,即话还没有说完。当时就想过一段时间,待朋友进步进步再写下一段。本来是想再写一篇的,可现在想了想还是直接在原篇上改动好了。

现已改完。因此,如果以前顺路读过的朋友看到此文,就请费神把那篇“观心法门”重读一下吧。

这对我而言,也算做了一个完整的交代,以后应该不会再提这个话题了,因为已没有多余的话要讲了。

衷心希望初学***朋友们,能对于“观心”的问题多多揣摩,因为它真的非常重要!!

观心法门。朋友学佛伊始,我便教他观心法门。因为我当初学佛,走的就是禅宗观心悟性的路子,所以本人对此法门比较偏好,认为是较直接的心地直悟法门。只是这种法门不太容易掌握。

后来又让朋友学习“灵宝定观经”。此经虽然出自道家,但就其内容而言,实在是佛道通用的定观内修宝典,用以指导观心法门的修习,再好不过。此经**虽短,但内容却非常全面,包括了方法、原则、注意事项和成就次第验证等。

近来在与朋友的几次交谈中,发现他对此法门仍有不甚明了的地方,但是他自己尚未意识到这点。因此,我觉着很有必要再做一下说明。

观心法门,属于观照寻俟法门,观照的对象是“心”。观照即是觉照。觉是慧之觉,照是慧之照,都是自性智慧的功用,合则一体,分可为二。

必是有觉方能照,照随觉,如影随形,也如同立竿而见影,觉照基本同步。无觉则迷失,迷失就无法照,如同无形即无影。所以有句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因为觉迟即是在迷中,智慧功能就没法起作用。

我辈凡夫,不在觉中,就在迷中。觉即菩提,迷则众生。修道便是要由迷返觉,由不在觉中,渐至偶在觉中;由偶在觉中,修至总在觉中。

这是次第之路,也是功夫之路。明白这个道理和宗旨,学佛修什么、怎么修就很清楚了。

观心法门之“观”,不同于密宗观想之“观”。后者作意构思想象,属“想”的范畴;前者则不构思不想象,属于“觉”。但如果没有观照的定慧之力,观想也是观不出来的,就算观出来也不会清晰,所观想之境也难以成为系心之所缘境。

观照法门如果扩而论之,那呼吸、观音(耳根圆通)等。

法门也都能包含于其中,或者说也都可以列入其大的范围之内,因为修一切法都离不开觉和照。这一点,认真修学过的人都会有所体会。比方说,有时虽没有在观心,而是在持咒或者诵经。

但是往往一边嘴在诵,一边心却在胡思乱想。这时的注意力全融于妄想之中,咒音和**反倒成了背景**在随机**,而自己全然无觉。这就是失去了观照,处于“不知不觉”的迷失当中。

这一段功夫也就白做了,还要赶快在“觉”的帮助下,返回到功课当中去。我特别推崇“灵宝定观经”的另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观心、观照是修一切法都离不了的共法,或者说媒介或基础。

离开了观照力,心就是散漫的,无法聚精会神,也就修不成什么啦。

还有,我们老说觉悟觉悟,但是要知道,如果没有觉,又怎么去悟?根本就是无从悟起!那有人问了,我们到底要悟什么?

回答是:“悟”有层面和深浅的不同,但最终要(顿)悟的就是那个本自具有、归无所得的自性之道,也就是佛性之道,或曰本来面目。而要能做到顿悟,平常的观心(观照、觉照、定观)就非常的重要。

顿悟是功夫到了以后一刹那的智慧闪电,突如其来,无法准备,也不能等待!

可以说观心(照)法门是顿悟之母。

综上可见,观心的重要性实遍布于佛学修行的一切方面!

那如何观心呢?

心的主要表现形式或者说活动方式,就是念,因此观心就与心念联系在一起了。真正讲起来,我们能观的心与所观的念,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如此说来,是第六意识自己观自己啰?

正是如此。其实,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利用的、可以努力把握的一个识,是八识中我们唯一的入手处!

我向来以为,法理可以深究,但方法要简单、便于着手,所以关于识的问题不再讨论,下面进入本文的主题。

观心法门本意是观照心念,现就“心”字将此法门略微扩展,分为四大类,即:分析、静虑、觉照、顿观。

一、分析。分析自己的起心动念,哪些是正念?哪些是邪念?

并分析邪念生起的缘由。念本属妄,刹那生生灭灭,本质上无分析的必要。但由此却可以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修学阶段,不至于盲目高估自己,也好有针对地对治缺点。

念是心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念,就有什么样的心。可以说念是心的指标,如同验血可以检查身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分析心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静虑。调身、调息、正意之后,静思佛理,以求开解融通。或者于自性中体悟佛理,所谓求证于实际理地是也。

学佛明理离不了静虑的。读经论时的随文入观,也属于静虑,是基于某种特定境界、特。

定内涵的静虑。

三、觉照。一般不加分析,只是照着念头,如一束光始终跟随,或如传感器,念头一动,马上照亮,所谓“念起即觉”。此觉其实即是定,无定不可能觉。

定是专注义,能始终让心专注于觉,那不是定是什么?所以说啦,不用再去求其他的定,那是头上再安头,多此一举,反而做作失真。如果能始终保持觉照朗朗,在任何时候都灵明不昧,那就已经是在大定之中了,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里要避免一个误区,一个基本上十个学人有九个半都有可能掉进去的误区,那就是拼命压抑心念不让起,以为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知道,一动不动地一坐几个小时或几天就是入定。很多人说我有杂念,学佛学不了,也是基于这种认识的。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认识,是一种不了解佛法的想当然的、道听途说的认知。

要知道,人活着有心必有念,如果完全无念,就会象木石砖头一般,那样的话还修它干什么?直接冷冻得了。再说木石也没有道啊。

观心法门从来就不是压心法门,否则就成外道了。日子久了,功夫深了,就是外道的无想定。无想定其实就是一种大妄想定,还是在轮回之中。

切记,我们不要有这样的糊涂认识!要清楚,这观照本身就是一念,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念。再说了,佛是大觉者,并不是无念者。

禅宗所讲的“无念”,本是不执著的意思,根本不是一般人只从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后世多望文生义,对此语误解至深,认为只有什么都不想才是道,其最终方向则直指无想定。这种误解真会害死人,枉用功夫,不解真趣,浪费宝贵的光阴。

最关键的是,这种见地无法领略佛法的真髓,不但根本解脱不了轮回烦恼,反而走错方向,把自己束缚得越来越紧,了无生机不说,还更加无法证悟解脱,如同由狼窝掉进了虎穴!

六祖坛经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

”由此可以明白,对一切外境,我们虽然了了知道(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车来了不知避,冷了不知加衣,饿了不知吃饭,困了不知睡觉,那不成傻子了吗,哪是什么修行?),但是不去攀缘执著,妄想纷飞,以致心离本宅。比方说,走在路上迎面过来一个人,我们知道对方过来了,当然要和人家错开,避免撞上。

但是不要“再”去分辨他(她)的美丑净秽等,也不要于错身前和错身后浮想联翩,甚至构思**。这就是“不染著”。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心也可以起用,包括待人接物、做事和思考等。

但用完便了,就把它放下,不要被其粘缚,这就是“不著”的意思。如果相反,放不下,还在牵挂着,那就是被染上了,被粘住了。再引用两个比喻说明一下,正确的做法是如同鸟从空中飞过,不留爪痕;也如同水上画画,随画随消,不留痕迹。

这样就不会被外缘所染著,而始终是清净地觉照着,即“心应万物,常应常静”。这就是解脱的境界,安详的境界。不这样修,那就既解不开也脱不了,就是烦恼的境界。

这是至关重要的修心口诀和应用口诀!我们应牢牢记住这两个比喻!如此一来,我们在修定观时这般去修,日常用中也是这般去用,这样才算连贯成一片。

要知道打坐做功夫,是为了日常用的,如同前面所讲,是为了由迷返觉,于一切时一切处中,恒觉不迷。觉即菩提呀。菩提嘛,就是无上的正等正觉啊!

如果与日用脱节,那做一小段时间的功夫有什么用?与药物、毒品、催眠等作用何异?

念分为正念、妄念(邪念),都只是心的产物。心正念正,心邪念邪。此正与邪是根据心的净染而言,都非本体。

但这所谓的染与净,也还只是相对而言的一种说法,是通过区分心的分别和无分别的状态境界而得来的一种概念,方便理解而已。本体则不垢也不净,不生也不灭,是离于言诠相对的,如日悬空,明暗晴晦与它何关?所以觉照只是念头来了即照,不论正妄,也不做其他功夫。

所谓的妄念会自然随起随消的,如水上画,也如空中鸟迹,不用刻意管它。因此,“觉照”用功时不要执着于所谓的正妄,不用保留什么驱除什么,否则就是在疲于奔命。这里面的关键是见地!

但这是着眼于本体的适用于利根的较高级的修法,或是某些人修到较高阶段的修法,或是有些人在心绪较宁静时才能应用的非全时的修法,很多初学者往往难以马上做到或于二六时中全时间做到。这是因为大家会碰到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该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或问:如果有一念头(姑且称为妄念吧)来势猛烈,势如奔马,力赛巨象,不可遏止,令人欲狂,如飓风撼树,此时怎么办?

答曰:方法有三,可任意取用。

1、我仍不失觉照,只冷冷看着它,你上天我上天,你入地我入地,不与其一般见识,则其终有筋疲力尽、归于平静之时。或者采取大人看顽皮小儿一般的心态,笑吟吟看着他耍无赖,只不理他,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变的。还如骑手驯烈马,任你怎么蹦跳,怎么奔跑,我只捞抓缰绳,紧夹两膝,随你驰骋,但决不下来。

此中关键在觉照不失,觉照不失就是没有离开本位,没有随此外缘法尘而去,继续做主人翁。(注:此属寂静‘随法’)

2、提起正念,一句“那摩阿弥陀佛”,或者六字大明,或者其它心咒、**都可,自己编几句话也行,以念代念,自然转化。

此好比发现牛要啃庄稼,赶紧递一把青草过去,转移其注意力。如果它坚持还要啃,那就多塞些草,即将佛号或经咒什么的多诵一会儿。(注:此属主动‘转法’)

3、深吸一口气,猛喝一声“呸”,然后继续观照。如需要,可以多喝几声。(注:此属忿怒或威猛‘断法’)

四、顿观。观心法门还有最直接的修法,那就是直接观照那个能观的本身,而不是心念法尘。如同是在以眼观眼,即眼睛自看眼睛本身。

这属于顿修法,所以我称之为“顿观”,直取中路,不做迂回之举。既是顿法,不再多言。

毕业晚会师生朗诵 终版

2013届机电学院毕业晚会师生朗诵。扬起风帆,梦想远航。2013年6月。学生一 习惯幕起幕落,总以为明天还很多。学生二 没想到,这笑脸,会让我们难过。老师一 习惯一起走过,没想过你们不在的生活。老师二 泪雨也是阳光闪烁,是避风的角落,全体合 离开,会成为最美的洒脱。学生一 四年,想想成长,过起来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