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发布 2019-06-16 09:41:35 阅读 1007

记得两年前来到县村里的这所学校教学。初上语文课,令我吃惊的是,三年级的孩子居然不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更谈不上朗诵的有感情,字正腔圆等其他的要求。并且在朗读的时候拉长腔、唱读,不时有些字还拐着弯;唱着背书,特别是在背书时不连贯,停顿的时候,那个字能拉唱半天。

记得第一节课是《大海的歌》非常美的儿童诗,可读出来的声音让我觉得崩溃,那个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令我难以忘怀。

没办法,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就不断地范读,一句一句地教读,我念一句,学生念一句,朗读了整整一节课。经过了解,原来学生从上学前班起老师就是这样教的,果不其然,在没课的时候,我留心的听,真的整座教学楼,传来的都是怪怪的唱读声,突然心里很难受,但也不清楚到底是难受什么,作为同事,看着都献身教育几十年的教师,我是很尊敬的,可是就让学生这样下去,将来到县里,到市里,到其他省,学生这样朗读会不会被嘲笑?会不会自卑?

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改变现状?我只有从自己的三年级入手,做一点是一点,改变一点是一点。

下面是我的整改方案:

一、 让学生明白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给学生讲外面的世界,让学生知道,将来要走出农村,走进大城市,大城市的人都是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一定要讲普通话学好,学标准。激发学生讲普通话说标准的兴趣。

二、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课堂上朗读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通过范读、不断地纠正其发音、在学生读正确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决心和动力。其实有时候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看这群可爱的孩子,记得我看过的一篇《乱世佳人》的电影,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学习老师经典的教学方法。

三、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模仿电视里的标准发音,模仿是很好的老师,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管用的。因为这个方法更有兴趣。

四、 鼓励学生大胆的朗诵。

要求学生至少在语文课上,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朗读,刚开始听到这个要求,几乎都没人发言了。但是一定要坚持,以鼓励为主,渐渐地形成习惯就好了,学生慢慢地能够适应了,虽然说的不是很标准 ,可是已经迈进了一大步。加重语文朗读的分量,尽量每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有读的机会。

五、 更高的要求。

朗读要有感情,这要从语气上来改变,用感情来读,读出主人公的心里活动,学生对有感情朗读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例如第二课,翔翔玩的太痛快了,自己的帽子丢了,于是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学生读得不好,我不让过关,自己想,为什么?

他们会发现没有感情,语气不对,因此自己自觉地改正,第二遍还没出来效果,学生们可来劲了,大声的惊呼“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不用老师说,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表现都比较满意,问他们,那一次读得好,为什么,这样经常地训练,学生就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

学生在课堂说,上语文课,有新鲜感,很有意思,很愿意上语文课,这样我就比较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