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记叙文考点分析

发布 2019-07-24 10:56:35 阅读 5166

【考点】记叙文之主旨把握。

方法指导]一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具体、典型、新颖的材料来表现的,因此**文本,寻找规律,能很快把握主旨。如何寻找记叙文的主旨呢?

一、捕捉关键句。

关键句在文中是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点旨的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复沓及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1、文眼:

即文章的眼睛。是理解主旨的钥匙。

2、警句:给人以启示的句子。警句一是含义深刻隽永,二是文字精练扼要。

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的“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等。3、复沓:

也叫迭用、反复。即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些文章为表示强调某种意思、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现好几次,有力地揭示了主旨。

4、议论、抒情句子。

议论性语句在记叙文中有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抒情性语句一般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记叙文中,尤其是寓言故事,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语句集中表现作者的用意。

因此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主旨所在。

二、**结构。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眉目”,能“传神”。

是主旨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2、**首尾: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提纲挈领作用,不少文章开宗明义,开头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3、**照应。

照应又叫呼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

4、**过渡句。 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就像桥梁,像榫头,又叫接榫句,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引领读者理解内容,**主旨。

三、挖掘文本1、找重点语段。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反。

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具体记叙的主要材料。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

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

2、剖析材料。写人的文章要从剖析人物入手,由“人”及“义”。

考点】记叙文之插叙的作用。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

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考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考查的知识点:词语的鉴赏。

近义词的辨别。

常见的题型有:

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

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如果删除(替换),则……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此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应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

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小学记叙文评语

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情节 1.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2.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3.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情节变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