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中考思想品德考点完全解读

发布 2019-07-24 15:33:55 阅读 3233

第一部分道德知识。

考点一: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努力做诚实的人。(b)

1.为什么要尊重?(七下p30页)

因为生活中需要尊重和相互宽容,尊重是公德之本,要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2.如何做到尊重?

1)首先要尊重他人:表现在:①在家庭理解尊重父母;②在学校尊重老师和同学;③公共场所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2)尊重社会: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生活秩序,遵纪守法等。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如何做到宽容?(宽容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人利已)(七上p58页,七下p7页)

1)树立宽容的意识,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伤害时,要原谅别人过错,不要冤冤相报,不能以牙还牙。

2)对待朋友,家人,同学等不能斤斤计较,要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3)宽容要讲原则,不能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不可一味的宽容。

4.生活中的诚实守信是复杂的:(七下第四单元。

一、二、三节)

首先,诚信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或者不尊重别人的隐私,在特定情况下,如:为了自己、他人、社会、集体、国家的利益时,需要用到“善意的谎言”。

其次,诚信也是要讲原则的,如发现你答应别人的事是错误的,不道德的,甚至还是违法的,就要放弃当时的承诺,还要给对方及时的纠正。

5. 做到诚实守信的原因(坚持它的意义、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处世之道。

3)对于个人而言,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有善良、正直、勇敢和谦逊的心,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4)对于企业团体而言,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对于国家而言,只有诚实守信,才可能使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才可能推动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6.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努力去兑现。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要认真面对,勇担责任。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

学会对自己诚实,实事求是,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与他人交往时,努力兑现自己的每项承诺;

学习中不抄袭、不作弊,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在意识到朋友做错事时应该诚实的说“不”,如果与朋友一起做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自己的责任。

考点二: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b)(七上第四单元第一节)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生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竞争,提高个人的素质,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2.正确认识竞争的利与弊。

竞争的积极作用(利):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竞争具有积极作用:竞争能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使个人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发掘和施展,群体也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良性的竞争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可以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竞争的消极作用(弊):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引起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甚至产生嫉妒心理等。

3.正确对待竞争:竞争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它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1)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把竞争当作磨砺意志、提高自我的过程,主动参与竞争,迎着压力上;在竞争中客观地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坦然接受竞争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2)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

3)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不是为了简单的淘汰对手,而是为了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4.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原因)

1)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2)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的结果。

3)合作能聚集能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4)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5.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的目标;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

3)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考点三: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c)(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二、三节)

1.责任的含义及**。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或不应当做的事情。

2)**:①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2.负责任的表现及意义。

1)表现: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在我们的人生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能促进个人的自由进步,能获得信任、自尊、才干和利益,能铸就高尚的民族精神。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思想上:培养做人的责任感,树立负责的人生态度。

2)行动上:信守承诺,承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或者:(1)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因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②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的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2)承担对社会的责任:①作为公民,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③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或者: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

1)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中学生应该怎样参加公益活动?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如:参加义务植树;打扫社会卫生;到幸福院慰问孤寡老人;向困难群体捐款献爱心;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帮助维护交通秩序等。

考点四: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b)(教材没有 )

1.什么是公平?

公平就是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加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公平的相对性。

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3.公平的作用(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从反面角度看,不公平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不公平会影响合作,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就是说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2)公平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从下面角度看;公平的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个人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最终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发展。总之,公平既影响个人的发展机会和活动绩效,又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

(公平既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也通过社会影响个体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4.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绝对公平,我们要理智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

1)增强维权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遇到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寻求法律援助;与有关方面理论,讨回公道;向仲裁机构申诉,寻求帮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等)。

2)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自我调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用换位思考方式对待不公、变挫折为动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等)。

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为消除不公平现象作出努力。

5.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6.正义的基本要求:

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对待他人和自己。

7.制定正义制度的必要性:公正地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就在于它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的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8.中学生怎样做有正义感的人。

1)思想上:明确、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感悟正义的力量,展现人格美来升华道德境界。

2)行动上:以实际行动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面对非正义行为,采取正确的态度,用正当的方式来维护正义;

要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的正义去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作为未成年人,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9.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第二部分法律知识。

考点一: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