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发布 2019-07-31 21:45:55 阅读 8402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坐落在长沙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湖南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湖南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

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长沙岳麓书院是创建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

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书院的学规。

中国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所谓学规,是书院订的用以规范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流传至今。

这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令后人景仰不已。

岳麓书院学槼: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历代名人: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

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公元 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

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创立。六朝建道林寺。

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宗。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儒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

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碑”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

时常省问父母; 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 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 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 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 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 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 参读古文诗副。

读书必须过笔; 会课按刻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 疑误定要力争。

读经六法 一、正义;二、通义;三、余义;

四、疑义;五、异义;六、辨义。

读史六法。一、记事实;二、玩书法;三、原治乱;

四、考时势;五、论心术;六、取议论。

程子四箴。四箴”是理学大师程颐、程颢根据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箴言,即为视箴、听箴、言箴、动箴。

岳麓书院八景。

岳麓书院八景并不算华丽,也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但因其独特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观其景色,思其意趣,则自有它的妙处。书院八景分为前四景和后四景,前四景为: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为:

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

岳麓八景。清代俞超(字牧堂)曾概括八景名称写了一首《岳麓八景》诗:

晓烟低护柳塘宽,桃坞烘霞一色丹;

路绕桐荫芳别径,香生荷岸晚风抟。

泉鸣涧并青山曲,鱼戏人从碧沼观;

小坐花墩斜月照,冬林翠绕竹千杆。

桐荫别径。清代书院学生严如煜写有《桐荫别径》诗:

添得丛祠一段春,千株嘉植晓烟匀。

残碑字蚀崇台古,密叶阴沉曲径新。

绿草黄泥峰半路,青鞋白袷树前人。

他时郁郁孙枝老,会有丹山鸟宿频。

曲涧鸣泉。宋代书院山长张曾作诗:

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

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曲涧鸣泉。清代岳麓书院学生吉启楠写过《曲涧鸣泉》诗:

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

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

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

潺潺雅与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

桃坞烘霞。清代著名学生严如煜曾作《桃坞烘霞》诗:

晴云香霭午融融, 簇锦花团羡化工。

禁火不烧寒食后, 绮霞疑灼赤城中。

芳枝春放千株艳, 暖气晴蒸半里红。

莫道本来根叶好, 须知颜色待东风。

花墩坐月。清代书院学生蒋鸿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良夜花阴静,庭空皎月浮。

境悬心朗朗,人定意悠悠。

玉露清如濯,银河淡不流。

栏干风细起,虚室已澄秋。

碧沼观鱼。清代举人陈融观曾作《碧沼观鱼》诗:

山池残雨收,细浪鳞而作。

悠然濠濮心,一镜不肯唾。

偶然啖蘋花,波动云影破。

风荷晚香。清代岳麓书院学生严祜曾作诗《风荷晚香》:

何处消残暑,池荷入夜风。

香清衣欲袭,波静月初融。

晚景微茫里,函芳淡远中。

由来怀茂叔,应许赏心同。

柳塘烟晓。柳塘烟晓是一处空灵的景致,罗典的一位学生罗绮曾作诗一首:

灵和漫独擅风流,曙景平添曲沼头。

朝露未觉青欲滴,春波渐暖碧初浮。

不妨吟兴偏因晓,那信诗情易感秋。

试向林前聊徙倚,溶溶新绿尽消愁。

竹林冬翠。竹林历来为名人墨客所称颂,其最好的景致莫过于冬季。冬季雪落之时,漫山遍野皆成粉妆玉砌。

此时,傲然雪中的葱翠竹林,刹间披上了洁白的绒衣,藏不住的竹叶尖尖从雪中钻出来,与白雪映衬,更见翠绿,更现生机。人如其中,可感受这永恒的自然造化之美。

湖湘学子洞邸山人赋诗一首:

丛竹团根一字林,滟滟池水竹影亲。

雪白竹翠枝叶傲,天寒塘平雾气氤。

阶石无言思先哲,寒梅怒放布香馨。

斜阳一缕照池水,一片素银镶玉金。

王守仁赫曦台题诗。

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

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

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