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开关柜装配工艺规范

发布 2019-08-09 01:16:15 阅读 5177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低压开关柜、控制柜(以下简称装置)的装配。

本规程规定了装置在电气装配过程中的工艺要求,包括元件的安装、二次配线和母排的加工及整体结构的要求等内容。

本规程不涉及装置的特殊要求,其特殊要求由用户与厂方商定。

引用标准。

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jb/t 9661-1999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t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装配准备。

3.1 首先应熟悉装配图和技术要求。

3.2 根据图纸要求和器材定额清单,领取所需元器件、辅助件,并认真检查,核对其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3 检查元器件、零配件、辅助件、外购件的合格证、说明。

书是否齐全。

3.4 检查柜体是否符合技术图纸要求。

3.5 成批成套的柜体表面涂覆颜色应一致,无脱落和划痕。

3.6 接地措施完善。

4 元件的安装与布置。

4.1 元件的安装与布置原则。

4.1.1 元件应采用取得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计量表上应标有专用生产许可标志;

4.1.2 安装到设备上的电器元件,应符合本身的标准规定和安装规程,根据其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栅所需的空间)进行安装。

4.1.3 元件的电压、电流、分断能力、短时耐受电流等额定参数及脱扣器与其它电器动作参数整定值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4.1.4 装置中的指示灯与按钮的颜色及其含义,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在发电厂使用的设备中,合闸(接通)位置指示灯和按钮应为红色,分闸(断开)位置指示灯和按钮应为绿色。

4.1.5 装置中的元件布置,应力求整齐美观、操作方便、工艺合理和维护检修方便、安全。

4.1.6 所有元件均应牢固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或代号,使用的符号应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4.1.7 元件的安装及接线应使正常功能不致由于相互作用(例如发热、电弧、振动等)而损害和误动作。

4.1.8 地面安装的装置,其面板、门板上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4.1.9 垂直装设的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等电器,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横装者左侧(面对装置)接电源,右侧接负荷。

4.1.10 外部接线用的接线端子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时易于接近。 在固定安装式装置内,接线端子距装置地面的距离不得少于200mm。

4.2 仪表的安装。

安装时应根据接线图中电流表、电压表及其它仪表的型号规格安装在图纸标注的位置,并端正固定好。

4.3 刀开关的安装。

4.3.1 先将操作手柄安装于屏面上,而后用角钢安装在柜内立柱上,角钢和安装螺钉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最后再将刀开关连同底座安装于角钢上,并将刀开关与操作手柄连接。

4.3.2 调整连接螺母,使手柄在合闸位置动触头平行地进入静触头,并保证动触头至少要有4/5进入静触头。

4.3.3 调整后的三相刀片同期性误差不得超过3mm,剩余行程应在1.5-2.5mm范围内,刀片的分、合(或打开角)距离应符合说明书规定。

4.3.4 开关调整后应将灭弧罩装好,在操作时刀片不应与灭弧。

罩碰擦。4.3.5 刀开关的触头以及连接母线都必须保持良好的接触。

表1 指示灯的颜色及其含义。

表2 按钮的颜色及其含义。

表3 元件的安装高度。

4.4 框架式断路器(me系列、ah系列、3wf等系列)的安装

4.4.1 框架式低压断路器由于较重,应用机械强度大的角钢或2mm厚度以上钢板安装。

4.4.2 安装时将开关本体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装至开关底座,摇动操作手柄使本体能在导轨中前后滑动,开关的三相主触头及辅助电路的滑动触头能随之接通与断开,使用接通、试验,断开三个位置应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4.5 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的安装。

4.5.1 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的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

4.5.2 断路器上端根据要求应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如果条件所限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绝缘隔离板进行防护。

4.5.3 断路器的安装应保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4.5.4 安装应平整,不应有附加机械应力。

4.6 接触器的安装。

4.6.1 接触器内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或杂物。触。

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顺序应正确。

4.6.2 接触器灭弧罩应安装正确,不应有损伤现象。

4.7 电流互感器的安装。

4.7.1 安装时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k0端应接地。

4.7.2 互感器安装应注意安装方向,且互感器之间应有3mm以上距离。

4.8 电力电容器的安装。

4.8.1 检查电容器外壳质量,瓷瓶不应有裂纹和缺口,引出线端连接用垫圈、螺母齐全。充油电容油箱不应有膨胀漏油和漏电现象。

4.8.2 电容器应采用多股软导线连接,不应使电容器绝缘瓷瓶受力。

4.8.3 电容器的外壳应接地。

4.9 抽屉柜装配。

4.9.1 抽屉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碰、阻拦现象。

4.9.2 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紧密。

4.9.3 抽屉的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

4.9.4 同类抽屉单元应有互换性,进出线插座与接触面应良好。

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指装置中具有电位差的相邻金属零件之间通过空。

气介质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指装置中具有电位差的相邻金属零件之间沿绝缘体表面的最短距离。

5.1 在安装布置电器元件时,必须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5.2 主母线、垂直母线、分母线和主电路接插件带电部件之间及其接地金属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20mm。

注:如断路器的进出线端子间距小于20mm,则连接到端子上的分支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允许等于端子间的间距,但不能小于表4的规定。

5.3 如果在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或裸露带电部件与接地金属之间加入了不绝缘的金属,例如:螺钉、垫圈等,均被看作是间隙的减少。

5.4 母线或母线连接件中,某部分达不到间隙20mm的规定时,允许采用包扎绝缘的措施,但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

表4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mm)

6 一次回路导线的选取。

6.1 断路器回路。

断路器回路的导线(见图1)按照断路器的额定电流选择, 而不是根据断路器的框架电流选择。但对于大框架小电流断路器,应考虑适当放大些,例如:dz20y-100/3300 in=16a的主回路,可考虑选择bvr-500v 4mm2的导线。

6.2 断路器及接触器串联回路。

断路器及接触器串联回路(见图2)按照接触器额定电流选择导线。

6.3 熔断器及接触器串联回路。

熔断器及接触器串联回路(见图3)按照接触器额定电流选择导线。

6.4 电容补偿柜主回路。

电容补偿柜主回路(见图4)选用6mm2导线(电容器20kvar以下),若有两路电容并联投切,则根据实际电流选择导线。

6.5 星-三角转换和自耦降压启动电路,按照电机功率选取导线,见表5和图5、图6。

表5 星-三角转换和自耦降压启动电路导线选择。

7 二次配线。

二次配线除符合q/40x j5.1.2《二次配线工艺》的要求外,再做如下补充:

7.1 gcs、ggd、domino、gck、pgl等标准柜,二次回路采用bvr-500v 1.5 mm2 的导线。

7.2 如果装置中安装有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其它精密器件,如: 发光二极管、拨码开关、led显示器,应按照实际情况及技术要求选择导线。

7.3 对一些照明配电箱、电度表箱等可选用同等导电规格的绝缘铜芯硬导线。

7.4 电流测量回路、 电能计量回路、 电流保护回路均用不小于2.5 mm2导线。

7.5 采用多股导线接线时,应加冷压端头以保证接触良好。

7.6 在移动的地方,如跨门的连接线,应采用多股铜导线。

7.7 所有接线端子的连接线必须牢固,导线的绝缘层不得有钳痕、烫伤等痕迹。两个接线端子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头。

7.8 导线与本身带有引出线的元件连接时(如电铃、断路器辅助接点及分励、失压线圈),应用锡焊牢,并套以适当长度的绝缘套管或者通过过渡端子连接。

7.9 导线与电器元件连接需焊接时,应先将导线和接点清理干净,用适量的焊剂将导线和接点焊牢。焊点要圆滑、光亮,不应有虚焊现象。

7.10 绝缘导线不应贴近裸露导电部件或贴近带有尖角的边缘敷设。

7.11 采用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应横平、竖直布置。

7.11.1 行线槽内布线要松紧适度,不允许有过多过长的打折余留,行线槽中的配线多余长度在50~150mm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