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卷I作文教师下水作文和学生仿作

发布 2019-08-23 04:51:35 阅读 9620

1.比较的学问。

华南师大副教授侯桂新。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便不可避免地生活于各种比较之中。有人从比较中获得快乐,也有人从比较中得到沮丧;有人通过比较奋发图强,也有人通过比较得过且过。同是比较中西制度文化,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周树人却认为要“别求新声于异邦”。

比较,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

一个人考了100分,得到一枚充满爱意的吻,另一人只考了55分,得到一个响亮的耳光。收获亲吻还是耳光,根据是两人间的横向比较。在这种比较中,前者成绩优秀,后者则不合格。

下一次,前者考了98分,得到一个响亮的耳光,后者考到61分,得到一枚充满爱意的吻。不同的待遇,根据是两人相对自身的纵向比较。在这种比较中,前者成绩退步,后者则在进步。

然而,这样单一维度的比较,往往并不科学。仅仅通过横向比较,可能会抹杀事物的区别,看不到各自的优劣。考了100分固然可嘉,但焉知那个考55分的人,不会是另一处人生考场的天才?

爱迪生的课程成绩并不好,但他后来成了发明大王。仅仅通过纵向比较,可能让人无法认清自身的处境,容易自我满足乃至沉溺于幻想。从55分提高到61分固然可喜,然而也只是勉强及格,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这样的成绩,恐怕是胸无大志、取法乎下的结果吧?

活在社会底层的阿q不是经常对人说将来我的儿子比你阔多了么?

所以,存在于比较中的诸般事物,只有横向瞅一瞅,纵向看一看,纵横交错,再结合历史现实,才能看得较为分明。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为例,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飞速增长后,这两年gdp增速跌破了7%,引来不少担忧。但假如我们看看世界各国的情况,会发现我们的增速还处在第一集团;研究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会发现我们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不一定还能像前三十年一样高速发展,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则优于前一个阶段。

我们要做的不是面对gdp增速的下滑忧心忡忡,而是具体研究如何在经济的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

人生无时无刻不存在比较,无论个人还是社会皆然。于个人而言,从小到大、到老,各种各样的考核评比参与决定了一生的祸福成败。于社会而言,由比较带来的竞争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发展。虽然少数有识之士也看到了比较的负面影响,它会增强人的压力与紧张,因而在很多领域已经提倡淡化成绩排名之类,但这无法改变个人生存于比较之中的实质。既然如此,每个人都需要把比较作为一门学问好好研究,科学客观地认识自身与社会。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身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心胸开阔,不懈奋斗,不要在意一两次偶然的比较结果,而忘却了自己恒久的人生追求。

2.分数为王是民族之殇。

宁德实验李家良。

一个孩子分数100降为98,脸上唇印变成掌印;另一个孩子分数55变成61,脸上掌印变成唇印。两者看似不同,本质实属一致:分数是奖罚的依据。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当对孩子的奖罚仅仅以分数为基准,那将是孩子难以承受之痛。

有人可能会说,这分明是两种情况:前一个家长太苛刻,后一个家长很宽容。其实不然。由奖到罚与由罚到奖,本质是分数的降升引起的变化,两者之间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

不要责怪,那个孩子考了98分还给孩子一巴掌的家长,他也是“唯分数论”的受害者。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多考一分,超过千人”“考进清华,与主席称兄道弟”“考进北大,与名家携手同行”之类的标语甚嚣尘上。看似小小的2分,实则是关系到能否进名校啊!

在这看似对孩子苛刻的背后,是“期望愈深责之愈切”的体现。也不要羡慕后一个家长的宽容,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个“唯分数论”者。他看似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实则是孩子分数进步才有奖赏,甚至他心里可能还会期许孩子进一步的提高。

若是孩子下一次考差了,他又会是什么态度呢?话说回头,又有哪一个老师或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提高分数呢?

为什么我们对分数这么在意?因为目前中国学生质量标准的评定主要建立在分数上,并由此形成一种“唯分数论”的坚硬体制。分数成为中考和高考的唯一遴选标准。

诚然,分数的高低的确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智力,但这仅仅只是应试的智力,远远不是智力的全部。但大脑的活动能力是有限的,当我们的教育机制几乎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强行剥夺时,孩子的大脑还怎么能产生原创力、想象力和批判力?

这些能力的丧失是很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始终只能“中国制造”而不能“中国创造”、只有“中国知道”而没有“中国让你知道”、只能“中国消费”而不能让世界“消费中国”的原因。那些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高分考生基本上是中国制造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造的中坚力量。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当然,改革要一步步来,不能对旧的评价机制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在基础教育方面,要在学业评价、管理体制等制度建设下功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特长、个性成长服务。

在高等教育方面,高校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发展每名学生的兴趣特长并给予充分展示的平台。如果我们继续坚持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教育体制,最终只能彻底断送中华民族的未来。

莫让分数成为民族之殇!

3.不为数字遮望眼。

惠州郭日晟。

100分降为98分,吃一巴掌,好不痛苦;55分升到61分,赏一香吻,皆大欢喜。两分之差很正常,但前后境遇如此悬殊,怎么不令人深思?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

进步者固然要肯定,但不能让优秀者心寒。冰冷的数字比较遮住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也遮蔽了为之付出的心血,更模糊了评价的标准。

廓清数字迷雾,不为数字遮望眼,就要透过数字了解背后的真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为几分之差求全责备,用求完美心态苛求,看似严谨,实不为明智之举。孰不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要保持高分状态谈何容易?高处不胜寒,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丢一两分实为常态。世无常胜将军,学霸也有折戟之时,但不损学霸本色;时时事事谨慎,高手也有失手之时,但不减高手锐气;天有不测风云,处巅峰也有一落千丈之虞。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因一时之误而态度迥异,不分析原因,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来龙去脉,只看表面数字之差,即为“近视”,放大缺点,忽略优点。

如此“近视”之举,难道只有对待成绩才如此吗?恐怕不是吧。国人对数字极为敏感,比较数字,只拿数字说事,罔顾背后的真实。

的确,数字很直观,能量化比较,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数字有时也不灵,还造成种种假象。有人拿陈忠实只有一部《白鹿原》与著作等身的某某作家比较;有人只因刘翔成绩分秒之差而斥之为败类;而有**热衷数字出政绩,诸多学校标榜考取多少多少人数北大清华名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诸如此类,数字面前,精打细算;面对真实,糊里糊涂。陈忠实一部民族心灵史足以彪炳史册,胜过无数聒吵不已的平庸之作,陈忠实以诗自况: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飞人刘翔前进的脚步无不被国人对比赛成绩的苛求、金牌的重托而举步维艰,黯淡收场无不令人唏嘘。数字的绑架流毒甚深,足以颠倒黑白。

而数字吹起的泡沫,看似绚丽多姿,但也只是刹那的烟火。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政绩靠数字****,背后可能千疮百孔;教育一线唯分数论,状元们光环暗淡多少学子鲜活的光彩。衡水中学一校荣,它校“哀鸿遍野”。

一个毛坦厂,高考补习加工厂,压榨多少青春年华,表面繁荣的背后怎不令人思考呢?

破除数字的迷信,穿越数字的表象,需要看清数字背后的真实,全面评价。求真务实,**远瞩,才不为数字遮望眼。令人欣喜的现象俯拾皆是:

gdp增长不与往年比,在合理区间运行即可,重内涵发展;考核**不唯gdp,还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文艺作品不但有“高原”,欣欣向荣百花齐放,更要有“高峰”,不求数量只出精品;高考改革进行中,南方科大试水的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措施得以推广,打破高考分定终身的魔咒,不拘一格降人才。

唯分数论成败,唯数字论英雄,当休矣。()

下水思考:1.写完本文后(写之前未看解析文,怕被其思维带走),我看了一些下水作文,大都谈及教育问题。

但我想一个漫画不只是针对一个领域,所谓世间万相,人间百态,此漫画的寓意应该超出教育领域。如果只是在教育内,范围是不是太狭窄了?

2.我尝试另一种可能,由教育问题延及其它领域问题。就事论事基础上就事论理,由此现象到彼现象,只要寓意能讲得通即可。

诚如下所讲:“要重视考生对问题或者事实、现象的思考过程。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

”4.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

邹天顺。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

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

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惩罚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如此呢?

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赏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

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楼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

更令老师们恐慌的是: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

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