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途径与方法 把10做到极致

发布 2019-05-09 13:38:35 阅读 1725

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途径与方法:把10%做到极致。

作者:孙爱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年第12期。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曾经提出了幸福感的公式:幸福感=50%遗传+40%个体行为+10%环境。绍兴文理学院周一农教授也曾在专题报告中指出,“一所学校要开展幸福教育并把它作为理念和文化引领实际上是很难的。

因为如教师的收入、教育层次、成长经历、婚姻、生活状态等,这些影响教师幸福感的90%的因素,学校、校长是无法控制的。学校最多只能做10%的事”。

引用两位学者的数据,并非想悲观地推卸责任:瞧,学校、校长做得再好,也只起10%的作用。而是深感责任重大:

学校、校长做得优劣,竟然可以决定教师10%的幸福感!那么,怎样把这10%做到极致?对工作中几件小事的反思与实践,使我对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途径与方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小事一:一份考核带来的思索———对刚性管理的优化与柔化。

又一份期末考核的结果摆在了校务会各成员面前。琳老师的分数是97.8。

这个分数在全校教师中只能算中上,但琳老师一贯的表现都是拔尖的。这次为什么分数不高?负责考核的中层领导早就做了调查:

原来琳老师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项新的改革,由于是初期尝试,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太如人意。中层领导还说,就为了这个考核分数,一向争强争优的琳最近也有些闷闷不乐。

面对着这个97.8分,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我们每所学校都实行绩效管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与工资奖金挂钩。

职称评聘,凭绩效分配。对这一制度,如果只注意结果管理,势必忽略了许多温暖的精神关怀。像琳老师这样,不是由于她个人不努力,而是在过程**现了偶然因素。

如果我们一味刚性地只拿结果来衡量一位教师的优劣,势必会扼杀教师创新的热情与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因为大胆创新或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出现失误,除在相应项目上按规定予以扣分,也应当给予充分的安慰和鼓励。如此才能真正体现绩效管理的奖罚分明。

经过校委会一致讨论决定,我们将在考核管理中新增一项“创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