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单病种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标准范例

发布 2019-06-19 13:44:35 阅读 9409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

总结分析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一、基本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历共15例,平均住院日16天。

主要**方法有: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椎牵引、颈部理疗、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配合必要的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自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共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历15例,出路径15例。

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15例(应用率100%)。这种情况说明上述**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12例(应用率80%)。此种**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因为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时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对神经根造成牵拉,使症状加重。2、因为局部骨赘的挤压,行椎间孔分离试验时骨赘对神经根刺激或挤压加重。

3、针刀松解**5例(应用率33%),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松解次数1~3次。此**仅仅应用于压痛点表浅且有明显串痛体征者,比如颈部棘突部位、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的外侧缘)。此**并没有贯穿整个疗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问题(2)、压痛点如果较深针刀刺入的深度很难掌握。(3)、患者因为惧怕而不能使用。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1、临床控制:10例(66.7%)。

2、显效:5例(33.3%)。

3、有效:0例。

4、无效:0例。

从15例患者的**过程及疗效可以证明中医诊疗方案中的**方法对缓解上肢疼痛、麻木及改善颈椎活动度疗效确切,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缓解期及恢复期可以进一步消除上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可以进一步改善颈椎活动度。以上分析可以证实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方法的应用,可以起到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

1)减轻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

患者王军,男,50岁,主因“颈肩背僵痛5月,加重伴左上肢放射痛3天”于2013-3-17入院(入径)。患者颈肩背僵痛,左上肢麻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左手食指和中指,呈持续性,仰头加重,低头减轻。夜晚疼痛较甚,难以入睡,不能平躺。

入径后予以辨证口服颈椎2号方、电蜡疗等**,**6天时,患者疼痛有所减轻,但仍难以入睡,不能平躺。继续上述**并予旋提手法**2次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夜间可间断入睡。至出路径时(2013-4-7),患者颈部疼痛基本消失,可平卧。

2)减轻或消除上肢麻木。

患者罗彤,男性,41岁,主因“颈肩背部僵痛6天,加重伴左上肢麻木2天” 于2013-5-6入院(入径)。入院时颈肩背部僵痛,以左侧为重,伴左上肢麻木,以左手食、中、环、小指麻木为著,麻木呈持续性,头后伸时明显。入路径后予以颈部电蜡疗、颈部超声药物透入、颈部穴位贴敷**、旋提手法、口服颈椎2号方**,**4天时,患者环、小指麻木基本消失,食、中指麻木较前明显减轻。

继续上述**,患者食、中指麻木症状每日均有所改善。至出路径时(2013-5-21),患者环、小指麻木消失,食、中指偶有麻木感。

2、改善体征。

减轻或消除颈椎活动度受限。

患者罗彤,男性,41岁,主因“颈肩背部僵痛6天,加重伴左上肢麻木2天” 于2013-5-6入院。入院时见颈肩背部僵痛,以左侧为重,伴左上肢麻木。颈肌紧张,颈椎活动度:

前屈10o,后伸5o,左侧屈20o,右侧屈10o,左旋转60o,右旋转30o。入路径后予以颈部超声药物透入、穴位贴敷**、旋提手法、口服颈椎2号方**,患者颈肩背部僵痛及颈椎活动度逐日改善。**10天时,查颈椎活动度:

屈曲30o,后伸25o,左侧屈30o,右侧屈30o,左旋转60o,右旋转30o。继续予以上述**至出路径时(2013-5-21),查颈椎活动度:屈曲50o,后伸25o,左侧屈40o,右侧屈40o,左旋转60o,右旋转60o。

3、患者满意度调查。

分别从**费用、疗程、疗效、诊疗服务等方面针对患者对**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神经根炎症的消散与吸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颈部和上肢的疼痛主要是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所致。

通过中医手法、汤剂的综合作用,即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又能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病期诊断实际是临床医生对神经根炎的发生、缓解、消退的一种综合判断,神经根炎有其自然的病理过程。但是,每一个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定完全经历上述三个病理过程。

病期诊断有利于**原则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有利于确保临床疗效及安全。

患者李臻,女性,57岁,主因“间断颈肩背僵痛1年,加重伴右上肢放射痛2周” 于2013-1-16入院。入院症见:颈项部、背部及右肩部僵痛,呈持续性,可放射至右前臂桡侧,夜间为甚,影响睡眠。

此为急性期。入路径后予以颈部超声药物透入、口服瘀血痹胶囊、颈椎牵引、旋提手法等**6天后,患者右上肢放射痛消失,颈项部、背部及右肩部疼痛减轻,夜间疼痛消失。此时已经由急性期进入到了缓解期。

继续上述**同时行颈部针刀减张****2次(1次/3天)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受凉、劳累后症状加重。上述症状表明已经由缓解期进入**期。于2013-2-2出路径。

二)能改善神经根血供、减轻神经根压迫、松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

上肢疼痛症状是支配上肢疼痛区域的神经根缺血缺氧的呐喊,虽然有机械压迫学说、炎症学说、及免疫学说用来解释上肢疼痛,但是神经根缺血缺氧是引起疼痛的根本原因,而神经压迫、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应该都是引起神经根缺血缺氧的原因之一。上肢疼痛症状的缓解说明支配上肢疼痛区域的神经根缺血缺氧得到改善,进一步推理神经根压迫可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减轻。中药辨证口服以及颈部理疗和输液**均有改善神经根血液**的作用,旋提手法、颈椎牵引可以正骨理筋,疏通经络,改变神经根周围的空间,能够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会减轻神经根压迫,因为可以改变神经根周围的空间所以也可能会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

单病种管理流程

1.主管医师确定符合单病种管理病例的标准,即按单病种诊疗规范 质控要求诊治,并在病历中如实记录每一个质控节点是否按规范执行,如未能执行,必须在病历中说明理由。科主任或 医师通过业务查房认真审查每份病历的诊疗过程是否符合质控要求,督促 指导下级医师诊疗工作,及时发现诊疗缺陷并予以纠正,不断强化各级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