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档案鉴定 保管与统计课后练习答案

发布 2019-06-19 23:03:35 阅读 1172

第八章答案。

1. 归档鉴定有哪些依据?

内容标准、年龄标准、效益标准、文件名称标准、职能标准。

2. 如何对档案进行排架编号?

对档案柜架的编号和排架方法是:自门口起依次编架(柜)号,每个架(柜)的栏从左向右编号,每栏的格自上而下编号。没有栏则从上而下编号。

库房中档案架(柜)的排列要求:整齐、空间适度、避光通风、统一编号。

3. 档案统计工作的形式有哪些?

档案统计调查的内容和形式,根据不同目的和作用,可分为两大类:综合性统计和临时性调查统计。主要是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构为了掌握全国或某一地区、某一部门的档案工作基本情况而制定的统计制度,包括定期统计报表、专题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多种方法。

目前我国统计工作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全宗卡片。

一、名词解释。

档案鉴定档案鉴定工作就是甄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决定档案存与毁的选择和对留存档案保管期限的确定。

档案保管就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

档案统计以统计数字反映和揭示档案及档案工作中各种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是掌握与分析档案和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研究制定档案管理与档案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实行有效监督与指导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包括档案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等环节。

二、填空。1.档案进馆鉴定、归档鉴定、销毁鉴定。

3. 统计报表、全宗卡片。

三、单选题。

1.d 2. a 3. a 4. a 5. c

四、问答题。

1.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1)档案鉴定工作有利于提高馆藏档案的质量。

随着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档案馆的档案数量迅速增长,这种状况,一方面为丰富馆藏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也使馆藏档案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如原有保管期限划分不准,馆藏档案重复现象较为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事业的进步。

因此,通过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正确判定价值,剔除已失去保存价值的部分,有助于提高馆藏档案的质量。

2)档案鉴定工作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

近年来,由于馆藏档案数量增加,档案库房紧张,设备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日益凸现。加之,原有档案未进行鉴定,仍然保持原貌,使得上述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通过对馆藏档案的鉴定,把确实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鉴别后予以销毁,有助于档案馆库房、设备、经费、人员等资源的有效利用。

3)档案鉴定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机构服务水平。

档案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而搞好服务的关键是档案人员对其家底了如指掌,要真正做到向社会及时提供翔实、准确、可靠的档案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馆藏档案的全面鉴别。实践证明,通过档案鉴定工作,可以发现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统计、编目等工作环节的缺陷和不足,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补救,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优质服务。

2. 如何运用直接鉴定法鉴定档案?

在档案鉴定工作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鉴定法。直接地、具体地审查档案,称为直接鉴定法。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人员逐张逐件地审查档案,从它的内容、作者、名称、文件目录、案卷题名、案卷目录去确定档案的价值。

直接鉴定法是保证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采用。

3. 如何进行鉴定工作的组织?

按照档案鉴定工作的规律,档案鉴定管理体系一般分为三个管理层次:一是在机关文件归档时确定归档范围,同时剔出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机关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保存1-2年后销毁;二是对于归档文件确定保管期限;三是到一定年限时进行档案价值复审。

档案鉴定工作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机关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应在机关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档案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进行。

4. 如何鉴定档案的价值?

档案鉴定工作的着眼点是挑选和确定哪些档案需要保存以及需要保存的期限。因此,对档案进行鉴定确切地说是对档案的保存价值进行鉴定。某份档案的保存价值取决于这份档案的自身特点及社会利用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

5. 如何进行档案库房管理?

档案库房的设施应该符合档案保管的要求,档案库房的建造要尽量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来进行,如果确实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标准,档案库房的使用要求专用、坚固,远离水源、火源、污染源等。

控制库房温湿度。适宜的库房温度为14c至20c之间,最适宜的档案保存湿度在50%至60%之间。

6.如何保护档案延长档案寿命?

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档案寿命的长短,若果保管得当,档案的寿命就会适当延长,否则就会加速档案的坏损。其次,档案保管工作的质量还会影响到整个档案事业的兴衰。

要做好档案保管工作,必须对档案保管所使用的装具、档案保管的环境、档案库房的设置、档案保护及修复技术有一定的认知,才能做好档案保管工作。

7. 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档案统计工作是进行档案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统计工作一方面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诸多方面、多种状况的数量表现,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为制定档案工作计划、决策提供材料;同时检查档案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档案事业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向国家提供档案统计资料,反映档案事业的水平和现状,可以为国家发展档案事业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加强档案统计工作,加强对档案统计的理论、技能和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只有加强档案统计工作,认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8. 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档案统计工作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具体工作内容分为对档案数量的统计和对档案工作的统计两个部分。

1)对档案数量的统计。

对于档案数量的统计,主要有档案馆(室)档案总量、不同种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保管期限、不同制成材料、不同整理状况的分别统计,以及收藏资料的数量情况。

2)对档案工作的统计。

对于档案工作的统计,主要有各个环节工作状况的统计、档案经费及机构建设方面的数量状况统计、档案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统计等等。

9. 进行档案统计的原则有哪些?

1)准确性原则。

档案统计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确保档案统计数字准确,绝对不能弄虚作假、马虎草率。

2)及时性原则。

档案统计工作是为了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掌握和了解有关情况而展开的。统计工作的拖沓、延缓,必然会贻误有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造成对整体档案工作的不利影响,因此,档案统计工作贵在及时。

3)科学性原则。

档案统计工作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如统计报表的制定,应有统一的格式、口径和标准,各类统计的范围、内容、项目和要求也应该做到规范、科学。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档案统计,才能有利于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才能有助于提高档案事业的管理水平。

4)法治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