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批改作业

发布 2019-06-27 02:39:35 阅读 8344

张集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

”…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从实验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通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课程改革中,开始重视校本研究,重视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也重视开掘广阔的母语教育的资源。特别要提出的是,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四处传经送宝,用生动的课示范式地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1、虚。 这表现在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虚晃一枪,虚以应付,因而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这在公开课上更甚。

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

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所以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和有效。有些课离开课本,远离文本,天马行空,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有些课让学生离开书本去传播从网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深奥的科学知识。

2、闹。 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

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自我,缺失了个性,众声喧哗,异口同声,许多是虚假的反应,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为了应付场面,有时不得不故作姿态,故作矫情,这种情况令人不安。

3、杂。 由于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语文活动没有很好的开展,因而另一种形式的“架空分析”有所抬头,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

语言文字太浅了,思想内容太深了。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有些问题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实际。

杂的表现之二是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在课堂上尽显其能,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等非语文活动,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有的只是教师才艺的展现。还有一些好像是语文活动的东西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

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效果不大。

4、碎。 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肢解,弄得支离破碎。

在教学中,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难道不感兴趣的就不读了吗?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教师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一句话;有的教师让学生在预习后写下对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一句话,难道学生就对一句话感兴趣,其他的都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了吗?随意性很大。

由于大量使用课件,课本被闲置一旁,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脱离了课文整体。

5、偏。 当前在某些课堂教学**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由于轻视知识,导致轻视讲解、轻视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式学习对立起来。由于轻视知识传授,还导致了完全否定分析。

我们过去所否定的是繁琐分析,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

比如说,面对文章整体要找一个切入点,当然要分析;在具体形象的描绘后,或在情感活动的熏陶后,教师以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某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提炼、归纳,作出小结,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当然要分析;对段意的归纳,对中心思想的体会,都离不开必要的分析。当然,分析不宜多而杂,更不能变成繁琐的分析。所以,分析要适时,不宜处处分析,尽可能以“读”或其他个体的语言实践取代。

再者,由于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总之,分析和综合要交替使用,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上的分析,是在整体背景上的分析,分析之后又必须回归整体。偏,还反映在弱化教师职能,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中“出格”的言行也不敢批评,廉价表扬,普遍肯定。

我们说,赏识学生是必要的,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必要的;愉快学习是必要的,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更是必要的。当前,尤其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决心、恒心和信心,培养学生的韧性和知难而进的精神。上述现象,反映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吸纳不够,对我国母语教学的历史经历和现时成果的认同和吸纳不够,对我国的国情实际特别是广大农村教育实际深入了解不够,以致缺乏厚实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依托和生动的教育实践的支撑。

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

二)成因分析。

自2001年全国第八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走过十个春秋,回顾发展历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少、慢、差、费的现状仍然存在。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形式,忽视教学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够到位。

1) 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教学环境亟待改进。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

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2005年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呼唤本色语文》的文章后,全国小语界反响很大。“本色语文”由此成为小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杨再隋教授就“本色语文”的目标和教学方法做了一些理论上的引领。

“本色语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验在全国各地有一些零散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课堂,使语文教学具有“语文味”。 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小语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本色语文”模式下有效的小学语文学科常态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丰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培养一批实验核心校和骨干教师,积累丰富教学资源,形成显性成果,再以实验核心校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和纽带,逐步实现“先试点——再推广——后普及”的目标,带动全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高效发展。

四、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1、“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的学习与探索。

引导课题参与者和我市“本色语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在实证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教科研能力。

2、探索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本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我市各种情况的现实要求,借助外力,对跨越式课题的原始理念和模式不完全照搬和套用,在学习运用中借鉴探索发展,积累相对丰富的课题教学资源,形成基于本土特色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下有效的小学语文学科常态课堂教学模式。

3、探索建立合理、完善、有效的本土特色的“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管理、运行、推广机制,实现全市区域内的逐步普及。

子课题---语文活力课堂教学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语文活力”课堂教学策略、方法体系。

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2、激励竞争,增加小组合作的学习意识。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4、改革课堂经历(把课堂还给学生)

难点:构建合理、完善、有效的本土特色的“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管理、运行、推广机制。

六、研究手段和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考察学习法、培训指导法、文献研究法、观摩研讨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检测评价法等。

1、考察学习法。

组织课题试验负责人、教师到先期试验的外省区试验学校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参加课题年会,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积累感性和理性经验,学习兄弟试验区实施本土化的研究经验。

2、培训指导法。

结合课题试验进展情况,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县、校级培训指导,对课堂教学模式、课题资源、信息技术技能、教材和教学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指导。

他批改作业的精彩评语

批改作业是老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恰当的作业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相信下面这些评价例句同样能够帮到家长。赞赏式 对学生表示由衷地赞美和赏识。1 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2 你真棒!最近学得真棒!3 喜欢你深刻的见解,喜欢你爱思考!4 祝贺你每次都考一百分!5 就这样做下去,孩子!6 ...

如何指导学生批改作文

何文革 贵州省息烽县黑神庙中学 作文批改的许多问题,存在于师生这两个层面上,师生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都必须改进,构建 全脑 思维模式是改进作文批改的前提 全面依靠学生是改进作文批改的核心 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出发,以此理念为指导,作文批改必将取得长足进步。新课标明确指出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

魏书生让学生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

魏书生让学生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 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四看有没有病句。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的中心。七看文章的选材。八看文章的结构。九看表达方式。十看语言。通过实践检验,魏书生归纳出了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几点好处 一 通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的记住了写...

批改作文用哪些符号

作文批改是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有几个学生会认真去看。在现行教材中,学生从课本上找不到批改的方法。而批改的方法与格式,广大教师也是各有千秋。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界要统一作文批改的符号,让师生真正重视并规范作文批改行为。1 删除号 用来删除字 标点符号 词 短语及长...

作业批改评语

本学期数学作业批改的可以这样吗?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一个过程 教之道在于 度 学之道在于 悟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