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经典《世说新语》

发布 2019-07-07 02:30:35 阅读 8709

一提到《世说新语》,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初中曾经学过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以及“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两篇,而印象深刻的一句就是那句“非人哉。”上学期在书店,无意中又看到《世说新语》,于是就买了下来,决定认真去读。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的代表作,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共三十六门,最近我读了德行篇,有了不少感悟。

下面列举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吧。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曾经是一个囚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替他赎身,没过多久又任用他为从事中郎。

当时用这件事作为美好的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都会犯错,但犯错后能够悔改,才是难能可贵的。

刘道真就做到了,但比起刘道真,更加让人佩服的是司马骏,他没有计较刘道真罪犯的身份,并且加以任用,这充分的展现出他宽宏的气度以及知人善任的智慧。这是当今社会的我们难以做到的,许多刑满释放的人,想要改过自新,却因为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人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不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导致他们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当向司马骏学习,不应该求全责备,要有宏大的气度,去接纳别人。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王朗经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善于发现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去考虑,一味的生搬硬套,往往是适得其反。

王朗推崇华歆,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邯郸学步,不仅没学到华歆的气度,反而丢光了自己的。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陈太丘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

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陈太丘与荀淑都是当时道德高尚的人,陈太丘为官清廉,荀淑博学多识。

他们的地位虽然不同,但在交往中却体现出相互的尊重,他们都有骄傲的资本,却又都谦和待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将尊重他人化为行动。

世说新语》将德行放在第一位,就能体现出一个人有好的德行的重要性,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涵养,锤炼性格,做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想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就要付诸行动,让自己成为值得别人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