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后体会

发布 2019-07-07 02:43:35 阅读 6544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办、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于3月31日在古城南京举行。

这次可以有幸全程**了大赛过程,收获颇多。

大赛在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成员的歌曲联唱中拉开帷幕,他们用动人的歌声,激励选手,努力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激情和梦想碰撞出耀眼的曙光。提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的,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教育,有教育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春天。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本次大赛,分朗读展示、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才艺表演、课堂教学五个部分,给选手们一个展现自我才艺的舞台,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对我而言则是一次充分学习的好机会。在三天的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不甘示弱,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表现出大胆、自信、激情、细腻、创新……体现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语文教师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艺术才能,获得了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他们扎实的专业技能、出色的课堂设计,处处都体现了他们的用“心”教学,而他们对专业技能的磨炼、对教材把握的准确,更体现了他们的用“情”教学。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时代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善读、能说、会写,应该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的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语文教学能力又有它的特殊性。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靠认知上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自己能够领悟到语言的规律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行为调控能力。

从所有参赛选手身上,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

1、丰厚的文化。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文化是从阅读中来的。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

每一个人工作以后,都面临着再学习的问题。虽然小学语文简单,可是涉及到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的问题却很多,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是有失教师职责的。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精美的语言。

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课堂上常带着口头语,语气平淡无味,听到这样的课,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说起话来,声声悦耳,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影响下,他们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没有提高呢?

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燃烧的激情。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这些文化都是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

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会想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情感的丰富性,就不可能教出语文的激情。

4、专业的知识。

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会变得陈旧。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都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

“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5、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还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教师与学生对话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地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

欣赏了所有参赛选手的表演,曹志祥主任提出,语文教学要真实、朴素;要清晰、突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艺术及机智;要抓好写字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应用学系教授佟乐泉也提出了,不可以让表扬变成孩子的理所当然;教好语文,必须学会咬文嚼字;我们要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将所学变化为自己。

这些,让我知道了所有这些能力获得的最好途径,大概就是读书了。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而心中的阳光来自知识的积累,来自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书籍。

我们要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以陶冶情操。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

首先我们要读有字之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语文教师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提高素养,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一种过程。身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读书不应该是盲目的。

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敏锐地发现教材涉及到的一些文章和书籍,并将这些列为学生和自己的必读内容。以教促读,读便有了更大的动力,教也有了更深的底气。

其次,要读无字之书,也就是拓展文化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也是广泛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仅仅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高度,才有教学的广度。

我们要关注生活本身,要培养多个方面的情感,例如听歌曲,看电影,感受大自然,感受人类一切美的东西。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时事,努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这些“事件”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育就会由空中楼阁变成脚踏实地。

最后我们还要以写促读。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真正的彼岸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凭着对教育、对孩子的良心,我想,我们会渐行渐远。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精心育人的主渠道,是教师练就基本功、展现才华的学堂,是研究探索、欣赏教艺的舞台,是充满生机、滋润人生的家园,是有限时间中蕴含无限能量的弹簧……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自己的阅读积累,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学习,我不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参加这样的培训,机会非常难得,我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更要慢慢品味,慢慢消化,真正去理解专家所说的“生活化的语言,离孩子的心才会更近”;“常态的追求,可以造就一节课的精彩”。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