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最后一课》展开多种写作训练

发布 2019-08-03 21:33:15 阅读 5830

一、背景与设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写作训练目标之一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世界短篇**之林中可谓独树一帜,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色上来看都有其卓尔不群之处。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在教学中不仅是讲读课文中的经典范文,而且可以用来作为展开多种写作训练的巧妙载体;不仅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作品本身,而且可以从多方面促使其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可谓“一树开繁花”。

训练的目标已经确定,训练的展开却有不少难题。比如,多种写作训练如何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得以实现;这几种写作训练的安排何以能做到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训练实施操作课堂内外的协调安排如何进行;不同写作训练训练的目的如何达到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

二、片段与指导。

片段一:缩写训练——开出简约之花。

缩写的特点是“压缩”,缩写的原则是“忠于原文,精于原文”。缩写训练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仔细研读原作的基础上开出简约之花。

在我教学《最后一课》一文之前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之上写《最后一课》故事梗概(左右)。在学生动笔撰写之前可以作这样的指导:

1.多读:认真阅读原文,把握原文爱国主义主题。

2.精选:去枝叶留主干,按**“开端:

上学路上→发展:上课之前→继续发展:上课之时→高潮与结局:

下课一刻”这样的顺序,以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来缩简概述各大段内容。

4.成篇:要求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过渡自然。

附:《最后一课》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之后。小学生小弗郎士这天上学又迟到了,上学路上经过镇公所布告牌前受到铁匠徒弟的取笑后急急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可一向吵闹的教室里这一天却格外地安静,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韩麦尔先生告诉大家此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许教德语了,这是大家最后一堂法语课。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告诉大家只有学好民族的语言才能从心底爱自己的祖国,才能把侵略者赶出祖国的领土。在韩麦尔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原先调皮不懂事的小弗郎士开始真正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