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常考名言 成语 谚语 诗歌析

发布 2019-07-07 15:21:55 阅读 1294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析。

**:田维彬老师考研复习资料。

有一定修正、补充和发挥——毛惠彬150628

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见13版教材31

补充:准确地说,这句话是从客观物质现象与感性认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方**: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上把握物质范畴。

哲学地位: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哲学概括。

认识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第一,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对世界上多种多样事物和现象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揭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从而也就为辩证唯物论奠定了一块不可动摇的基石。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见13版教材31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见13版教材39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见13版教材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参见13版教材51-52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见13版教材53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参见13版教材55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见13版教材65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完整的回答: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需要和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新课题,成为了认识的**,打开了认识可能性的空间,提供了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9、“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造**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参见13版教材66

完整的回答:认识**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人的生理素质只是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实践和认识本身,因此,造**们在认识和才能上差别的决定性原因,不是人的先天生理素质,而是人后天的社会实践包括社会分工体制。

10、“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解析:这句话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这句话里的“基础”指的就是实践。参见13版教材66

完整的回答:这句话表明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最主要的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对自然界的直接认识或感性认识则是其次的。这句话里的“基础”指的就是社会客观物质实践。

实践才是认识的起源,感性认识是实践基础上发生的,11、“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启膀上。”

解析:牛顿的这句话表明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参见13版教材66

1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①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来指导实践的进程;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③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参见13版教材66-67

纠正:恩格斯应为普列汉诺夫。

13、“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参见13版教材68-69

14、“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参见13版教材70

完整的回答:这句话说明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因为感性认识渗透进理性认识,所以还需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和解释自己。感性认识包括经验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推动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15、“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了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这句话体现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参见13版教材71

16、“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意志对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这句话体现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参见13版教材71

17、“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非理性因素的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参见13版教材71

18、“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完整的解释:这句话强调了人们抓住科学发现机遇,让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有充分的感性经验和自觉的理性认识积累。参见13版教材71

19、“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20、“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解析:这种命题的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会公认的就是真理”等都是主观真理论。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参见13版教材74

2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参见13版教材76

2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解析:这句话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参见13版教材77

23、“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参见13版教材79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辑格式等。

24、“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13版教材83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

完整的解释: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事物包括实践的含义在其中,事物不等于物质。

25、“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参见13版教材98

26、“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3版教材98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完整的解释: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27、“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13版教材99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