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4c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发布 2019-08-01 07:09:15 阅读 9670

席郑小学规范小学教师的语言行为的要求。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的工作主要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如何正确运用这个工具,掌握与运用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果。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要求语言的表达尽可能准确、贴切、完整,实现尽可能理想的语言效果。

中小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是基础性知识和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表达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除了要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外,更重要的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再现抽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行为必须规范。

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重要的作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首先,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影响学生正确地运用词汇、语句、语调、语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内心世界,善于运用语言,出口成章,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其次,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表达思想,都能准确严密,从而养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其三,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素质。

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语言行为,应坚持以下原则:⑴要科学规范;⑵要标准、适用;⑶要确切、简明;⑷要符合逻辑、严谨、准确;⑸要宏亮、清晰;⑹要文雅流畅;⑺要生动形象;⑻要富于幽默;⑼要讲究艺术;⑽要富有启发性;⑾要避免语病;⑿要用普通话。

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少部分教师不讲究自己的语言行为,我们的一些校长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认为这是小节,无所谓;总觉得我们是山区,是贫困地区,没那么讲究。因此导致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讽刺挖苦之语不绝于口,有时粗话、甚至脏话连篇,不像在教育学生,倒像是在骂街。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规范的语言,也不使用普通话,而是村言俗语信口开河。

以上种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对此,我们校长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扭转。

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仪表行为

教师的仪表行为,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的支持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师所特有的气质风范及育人活动。教师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智慧、谦和、含蓄、真诚,仪态端庄,文雅大方,这是为人师表的职业仪表行为特征。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示范作用,是他们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仪表行为,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⑴衣着整洁得体;⑵举止文雅端庄;⑶言语文明礼貌;⑷坐态典雅端正;⑸站态自然稳重;⑹待人热情诚恳;⑺性格活泼开朗。

我这里要求校长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管到了教师的穿衣戴帽、涂脂抹粉,是不是管得宽?不是。因为教师的仪表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私事,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教师在家里怎么穿、怎么打扮,这是教师的自由,但进了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面对着学生,教师就必须规范自己的仪表行为,吊带装就不能穿,露脐装也不能穿,拖鞋不能穿,背心不能穿,也不能浓妆艳抹、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服就要穿整齐,头发要梳整齐,胡子要刮干净,走路要昂首挺胸。教师要让学生一见就肃然起敬,就必须要从仪表行为抓起。我们的校长,不要以为这些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事里面有大文章,小事里面有大形象,小事里面有大意义。

如果这类“小事”校长都不管,你这个校长也管不好大事。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校长首先要带好头。我们的一些影视作品有时在塑造校长、教师形象时,出了一些偏差,好象一些优秀校长、优秀教师都只知道工作,不懂得收拾自己,一般都是胡子老长,头发杂乱的,这是一种误导。

规范教师的仪表,本身就应该是校长的工作之一。

总之,规范教师政治行为、教学行为、语言行为、仪表行为等,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落实到校园中去。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这样,校园才会是和谐的,和谐的校园才会出成果、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