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

发布 2019-05-27 12:44:15 阅读 5035

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

有许多勾股定理的证明方式,都是基于相似三角形中两边长的比例。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 直角于角c(看附图). 从点c画上三角形的高,并将此高与ab的交叉点称之为h。此新三角形ach和原本的三角形abc相似,因为在两个三角形中都有一个直角(这又是由于“高”的定义),而两个三角形都有a这个共同角,由此可知第三只角都是相等的。

同样道理,三角形cbh和三角形abc也是相似的。这些相似关系衍生出以下的比率关系:

因为bc=a,ac=b,ab=c

所以a/c=hb/a and b/c=ah/b

可以写成a*a=c*hb and b*b=c*ah

综合这两个方程式,我们得到a*a+b*b=c*hb+c*ah=c*(hb+ah)=c*c

换句话说:a*a+b*b=c*c

*]-为乘号

欧几里得的证法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中提出勾股定理由以下证明后可成立。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a为直角。从a点划一直线至对边,使其垂直于对边上的正方形。

此线把对边上的正方形一分为二,其面积分别与其余两个正方形相等。

在正式的证明中,我们需要四个辅助定理如下: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边和这两组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sas定理) 三角形面积是任一同底同高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任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二边长的乘积。

任意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二边长的乘积(据辅助定理3)。 证明的概念为:把上方的两个正方形转换成两个同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再旋转并转换成下方的两个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其证明如下: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直角为cab。 其边为bc、ab、和ca,依序绘成四方形cbde、bagf和acih。 画出过点a之bd、ce的平行线。

此线将分别与bc和de直角相交于k、l。 分别连接cf、ad,形成两个三角形bcf、bda。 ∠cab和∠bag都是直角,因此c、a 和 g 都是线性对应的,同理可证b、a和h。

∠cbd和∠fba皆为直角,所以∠abd等于∠fbc。 因为 ab 和 bd 分别等于 fb 和 bc,所以△abd 必须相等于△fbc。 因为 a 与 k 和 l是线性对应的,所以四方形 bdlk 必须二倍面积于△abd。

因为c、a和g有共同线性,所以正方形bagf必须二倍面积于△fbc。 因此四边形 bdlk 必须有相同的面积 bagf = ab。 同理可证,四边形 ckle 必须有相同的面积 acih = ac。

把这两个结果相加, ab+ ac = bd×bk + kl×kc 由于bd=kl,bd×bk + kl×kc = bd(bk + kc) =bd×bc 由于cbde是个正方形,因此ab + ac = c。 此证明是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书第1.47节所提出的。

勾股定理(又叫「毕氏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於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 4000 年!

又据记载,现时世上一共有超过 300 个对这定理的证明!

我觉得,证明多,固然是表示这个定理十分重要,因而有很多人对它作出研究;但证明多,同时令人眼花缭乱,亦未能够一针见血地反映出定理本身和证明中的数学意义。故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选出了 7 个我认为重要的证明,和大家一起分析和欣赏这些证明的特色,与及认识它们的历史背境。

证明一 图一

在图一中,d abc 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 a 为直角。我们在边 ab、bc 和 ac 之上分别画上三个正方形 abfg、bced 和 ackh。过 a 点画一直线 al 使其垂直於 de 并交 de 於 l,交 bc 於 m。

不难证明,d fbc 全等於 d abd(所以正方形 abfg 的面积 = 2 d fbc 的面积 = 2 d abd 的面积 = 长方形 bmld 的面积。类似地,正方形 ackh 的面积 = 长方形 mcel 的面积。即正方形 bced 的面积 = 正方形 abfg 的面积 + 正方形 ackh 的面积,亦即是 ab2 + ac2 = bc2。

由此证实了勾股定理。

这个证明巧妙地运用了全等三角形和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来进行。不单如此,它更具体地解释了,「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的几何意义,这就是以 ml 将正方形分成 bmld 和 mcel 的两个部分!

这个证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在於它的出处。这个证明是出自古希腊大数学欧几里得之手。

欧几里得(euclid of alexandria)约生於公元前 325 年,卒於约公元前 265 年。他曾经在古希腊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工作,并完成了著作《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收集了过去人类对数学的知识,并利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体系,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书中的第一卷命题 47,就记载著以上的一个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明二 图二

图二中,我们将4个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放在一个大正方形之内,留意大正方形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亦都是一个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 c,其余两边的长度为 a 和 b,则由於大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於 4 个直角三角形和中间浅黄色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所以我们有

a + b)2 = 4(1/2 ab) +c2

展开得 a2 + 2ab + b2 = 2ab + c2

化简得 a2 + b2 = c2

由此得知勾股定理成立。

证明二可以算是一个非常直接了当的证明。最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将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翻转,拼成以下的图三,我们依然可以利用相类似的手法去证明勾股定理,方法如下:

图三 由面积计算可得 c2 = 4(1/2 ab) +b - a)2

展开得 = 2ab + b2 - 2ab + a2

化简得 c2 = a2 + b2(定理得证)

图三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这证明最先是由一个中国人提出的!据记载,这是出自三国时代(即约公元 3 世纪的时候)吴国的赵爽。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释时,在书中加入了一幅他称为「勾股圆方图」(或「弦图」)的插图,亦即是上面图三的图形了。

证明三 图四

图四一共画出了两个绿色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浅黄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难看出,整个图就变成一个梯形。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我们得到∶

1/2(a + b)(b + a) =2(1/2 ab) +1/2 c2

展开得 1/2 a2 + ab + 1/2 b2 = ab + 1/2 c2

化简得 a2 + b2 = c2(定理得证)

有一些书本对证明三十分推祟,这是由於这个证明是出自一位美国**之手!

在 1881 年,加菲(james a. garfield; 1831 - 1881)当选成为美国第 20 任**,可惜在当选后 5 个月,就遭行刺身亡。至於勾股定理的有关证明,是他在 1876 年提出的。

我个人觉得证明三并没有甚麼优胜之处,它其实和证明二一样,只不过它将证明二中的图形切开一半罢了!更何况,我不觉得梯形面积公式比正方形面积公式简单!

又,如果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证明二和证明三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它就是需要到恒等式 (a ± b)2 = a2 ± 2ab + b2 了。虽然这个恒等式一般都包括在中二的课程之中,但有很多学生都未能完全掌握,由於以上两个证明都使用了它,往往在教学上会出现学生不明白和跟不上等问题。

证明四 a) (b) (c)

图五 证明四是这样做的:如图五(a),我们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在最短的直角边旁向三角形那一边加上一个正方形,为了清楚起见,以红色表示。又在另一条直角边下面加上另一个正方形,以蓝色表示。

接著,以斜边的长度画一个正方形,如图五(b)。我们打算证明红色和蓝色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刚好等於以斜边画出来的正方形面积。

留意在图五(b)中,当加入斜边的正方形后,红色和蓝色有部分的地方超出了斜边正方形的范围。现在我将超出范围的部分分别以黄色、紫色和绿色表示出来。同时,在斜边正方形内,却有一些部分未曾填上颜色。

现在依照图五(c)的方法,将超出范围的三角形,移入未有填色的地方。我们发现,超出范围的部分刚好填满未曾填色的地方!由此我们发现,图五(a)中,红色和蓝色两部分面积之和,必定等於图五(c)中斜边正方形的面积。

由此,我们就证实了勾股定理。

这个证明是由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所提出的。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 263 年),刘徽为古籍《九章算术》作注释。在注释中,他画了一幅像图五(b)中的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

由於他在图中以「青出」、「朱出」表示黄、紫、绿三个部分,又以「青入」、「朱入」解释如何将斜边正方形的空白部分填满,所以后世数学家都称这图为「青朱入出图」。亦有人用「出入相补」这一词来表示这个证明的原理。

在历史上,以「出入相补」的原理证明勾股定理的,不只刘徽一人,例如在印度、在阿拉伯世界、甚至乎在欧洲,都有出现过类似的证明,只不过他们所绘的图,在外表上,或许会和刘徽的图有些少分别。下面的图六,就是将图五(b)和图五(c)两图结合出来的。留意我经已将小正方形重新画在三角形的外面。

看一看图六,我们曾经见过类似的图形吗?

图六 其实图六不就是图一吗?它只不过是将图一从另一个角度画出罢了。当然,当中分割正方形的方法就有所不同。

顺带一提,证明四比之前的证明有一个很明显的分别,证明四没有计算的部分,整个证明就是单靠移动几块图形而得出。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接受这些没有任何计算步骤的「证明」,不过,我自己就非常喜欢这些「无字证明」了。

图七 在多种「无字证明」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个。图七是其中之一。做法是将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水平线,将较大直角边的正方形分成 4 分。

之后依照图七中的颜色,将两个直角边的正方形填入斜边正方形之中,便可完成定理的证明。

事实上,以类似的「拼图」方式所做的证明非常之多,但在这裏就未有打算将它们一一尽录了。

另一个「无字证明」,可以算是最巧妙和最简单的,方法如下:

证明五 a) (b)

图八 图八(a)和图二一样,都是在一个大正方形中,放置了4个直角三角形。留意图中浅黄色部分的面积等於 c2。现在我们将图八(a)中的 4 个直角三角形移位,成为图八(b)。

明显,图八(b)中两个浅黄色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应该是 a2 + b2。但由於(a)、(b)两图中的大正方形不变,4 个直角三角形亦相等,所以余下两个浅黄色部的面积亦应该相等,因此我们就得到 a2 + b2 = c2,亦即是证明了勾股定理。

对於这个证明的出处,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出自中国古代的数学书;有人相信当年毕达哥拉斯就是做出了这个证明,因而宰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总之,我觉得这是众多证明之中,最简单和最快的一个证明了。

不要看轻这个证明,它其实包含著另一个意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察觉的。我现在将上面两个图「压扁」,成为图九:

a) (b)

图九 图九(a)中间的浅黄色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可以用以下算式求得:mn sin(a + b),其中 m 和 n 分别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而图九(b)中的浅黄色部分是两个长方形,其面积之和是:

(m cos a)(n sin b) +m sin a)(n cos b)。正如上面一样,(a)、(b)两图浅黄色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将两式结合并消去共有的倍数,我们得:sin(a + b) =sin a cos b + sin b cos a,这就是三角学中最重要的复角公式!

原来勾股定理和这条复角公式是来自相同的证明的!

勾股定理十六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十六种证明方法。证法1 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所以面积相等。即。整理得 证法2 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

勾股定理16种经典证明方法

证法4 1876年美国 garfield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rt ead rt cbe,ade bec.aed ade 90,aed bec 90.dec 180 9...

勾股定理考点复习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3月27日 基本内容 1.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2.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我们把题设 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

正余弦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利用向量统一正 余弦定理的证明。正 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强有力的工具,关于这两个定理有好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1 人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数学 提高版 是用向量的数量积 内积 给出证明的,如是在证明正弦定理时用到 作辅助单位向量并对向量的等式作同一向量的数量积,这种构思方法过于独特,不易被初学者...

18章《勾股定理》复习考点

太平桥中学2015年上期八年级数学考点复习。勾股定理 2课时 知识点复习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等于。几何语言表述 如图,在rt abc中,c 90 则222若bc a,ac b,ab c,则上面的定理可以表示为。练习 如图,已知在rt abc中,c 90 若a 3,b 4,则c若a 5,c 13...

几种调薪的方法

薪酬调研报告至少可以提供三个调薪的线索 市场平均调薪比例 本公司总体与市场总体付薪水平的比较 本公司具体职位与市场付薪水平的比较。近几年,在中国的外资公司正常的年度调薪比例保持在6 8 之间,而本公司总体 本公司具体职位与市场或者目标公司群体的比较则视具体统计分析而定。根据薪酬调研结果进行调薪的主要...

几种降尿酸的方法

1 多运动,一定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 太极拳之类的有氧运动。2 多喝水,最好喝苏打水 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天的排尿量要控制在2000ml左右是最好的。不易浓茶 咖啡。3 多吃素,但并非所有的素食都要多吃,多吃紫皮茄子 上海青 生菜。青菜忌菠菜,然后是所有的豆类都要少吃或不吃。4 少吃...

一阶逻辑定理证明

令a是pl的公式,x在a中自由出现 101,xa x ya y 101 xa x ya y 102,xa x xa x 103,xa x xa x 104,xa x xa x 105,xa x xa x 令a,b是pl的公式,x在a,b中自由出现 106,xya x,y y xa x,y 10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