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文章

发布 2019-06-22 17:56:15 阅读 4842

2、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读懂一篇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呢?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懂”的标准,一个是“懂”的方法。

“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所谓读懂了一篇课文,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达到6个“标准”:

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理解句子,特别是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句子。

认识结构,即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认识中心,即弄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体味技法,即文章的写作特点。

弄清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标准”,下面就是“读”的方法问题了。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仍要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做到“三读”:

1.初读课文,整体认识。

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其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结合看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我们自学第一课的时候,勾画了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之后,再看看课题,便会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植树的好处。

这是对课文的整体认识。

2.细读课文,局部认识。

这个“局部”,指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认识。 如何去做呢?应分三步走:

理解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所谓“字词的含义”指包蕴在字词中的意思,它并不拘泥于字典、词典中的解释。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走,我们去植树》中“金色”一词,仅仅从字典中去看,认为它是春天的意思,这便大谬了。再联系上下文去看,才能理解它的含义,此“金色”,指在父母亲人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同学朋友的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是金色的。

读懂句子。指弄明白句子说的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如,《走,我们去植树》中的最后一句话:“绿色宝库”指树木能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抵挡风沙、调节气温、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木材、为动物提供乐园等。在读懂句子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那些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中心句、重点句,如上面那句话。

弄清结构。通过读懂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进一步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集中讲了一个什么意思,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弄清课文的结构。为此,这里我们主要要掌握常见的5种分段法:

、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

、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文章结构去给课文分段。在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时候,主要抓住段中说的是“谁”或“什么”,再分析其“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去归纳段落大意。这样,段意的语句就会精炼些。

以上三步总的来说,是对课文的局部认识。

3.精读课文,回到整体。

在局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精读课文。所谓“精读”,既指细心地读,又指有重点地读。这一遍读课文,要达到三个了解和明白,从而从整体上认识课文:

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的方法有二:

、用“段意串联法”认识课文主要内容。即在分段、概括段意后,用自己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我们读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2课《第一朵杏花》一文,课文第一段(§1—5):

写竺可桢看到杏花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就嘱咐孩子明年要留心。

第二段(§6—15):写第二年,竺可桢在孩子的帮助下准确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写竺可桢通过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将这三段的段意用我们自己的话串联起来,我们便可以说,《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竺可桢看到杏花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就嘱咐孩子明年要留心,第二年,竺可桢在孩子的帮助下准确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告诉我们,竺可桢就是这样通过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用"问题归纳法"认识课文重要内容。

如,读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8课《三顾茅庐》一课,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问题去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课文第一段(§1)写刘备前两次诚心诚意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辅助自己,没见着。

第二段(§2—4)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离诸葛亮草堂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到了草堂听说诸葛亮在午睡,就在阶下等候,见面后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和策略,茅塞顿开。第三段(§5)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亲密与敬重。合起来就是:

课文写刘备前两次诚心诚意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辅助自己,没见着。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离诸葛亮草堂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到了草堂听说诸葛亮在午睡,就在阶下等候,见面后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和策略,茅塞顿开。写从此以后,刘备对诸葛亮的更加亲密与敬重。

②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指文章集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的时候,要做到“二看”:

一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意图。如《第一朵杏花》一课,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赞扬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的中心思想便可以概括为: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看人物表现、事件意义、事物特点。也可以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三顾茅庐》中,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诸葛亮洞悉天下大势,胸中早有应付之策的雄才大略。

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课文叙写了刘备三顾茅庐,特别是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也体现了诸葛亮洞悉天下大势,胸中早有应付之策的雄才大略。

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用什么技法去表达中心思想的。在这方面,适合于我们小学生用的方法有借鉴法。就是平日注意老师对一篇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从观察、中心、选材、组材、选词造句、语句修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自己读的这篇课文,通过联想、对比、对照去认识。

按照以上的“标准”和方法,我们就可以读懂课文了。

怎样阅读写景文章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悄然降临。我们看到秋风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冬天,我们看到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按照顺序。例2 和煦的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 结构段 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 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分段的依据 1 按时间先后顺...

读懂男人话中的“潜台词”

每当你的新男友跟你分享一些秘密的时候,不妨暗中记下来,对比一下你就会知道他对你的真实想法。1 讲述自己的爱情史 男人对女人谈论前女友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他们是什么时候分手的,交往了多久等等,但是如果他不断地提起她,哪怕是向你抱怨前女友多么地不可爱,你也要小心了 她可能还在他心中占据着相当大的地盘。2...

普通话训练文章 文章拼音对照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

奖学金感恩文章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我是 学院 专业 班的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表达我内心感想。感恩是一种阳光心态,一种存在的勇气,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它令我们跳出自己悲喜得失的圈子,踏上一个深层审视人生意义的平台,从而具有一种更积极的心态 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胸襟去面对一切。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更是一种...

感恩背景文章

感恩主题教育活动。1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家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来明白一个事理 感知一份恩情。知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能力,报恩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让我们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感谢老师给了我...

状物类文章

状物类文章以描摹物体的形状 状态 色彩等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称为咏物类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 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 科学性,第三是语言的形象性 生动性。1 理解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状物,文章一定是围绕 物 所展开写。那么在阅读...

优质护理文章

做好细节护理,提供感动服务。为深化 以病人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卫生部新提出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主题是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我们消化内科作为全院第一批示范病房,自然是感慨颇多!每天我们在 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协助患者生活护理,每天和组里的 姐妹们微笑着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