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发布 2019-04-22 13:30:55 阅读 3319

适用于小组、社区活动,可以依据自己的小组内容进行选择)

1、社会支持网。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2、需求层次理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

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及时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

4、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都不免存在交换利弊等。同样,在小组互动时,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方式,在人类关系中就一直存在一种交换的关系,人们的付出就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得到。所以工作者要使每一位组员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组员的积极性。

5、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该理论看来,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它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社会互动理论着重于学习的社会环境,把教师、学生、活动之间的相互活动看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

6、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互动小组模式理论,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这一模式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反应关系,强调成员的互相帮助,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习。小组互动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自我与发展健康的人格。

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并分担相互帮助的责任,有助于满足小组成员娱乐、交往与感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的人进行信息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从而缓解个人的危机和问题,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分享责任与小组经验。小组工作者是案主与小组或小组与机构间的居间协调人,他利用机构内外的资源,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及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7、镜中自我理论。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

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8、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指出,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这些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小组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组员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工作者以各种小组活动将组员团结在一起,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尽力将组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努力培养组员之间的凝聚力,特别是注意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融洽,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

社工必须通过增强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有时会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小组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互相适应或互相配合的程度、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维持小组的凝聚力、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念。

9、人际互动理论。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

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

10、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在手工小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妇女朋友们认识更多的朋友,培养提高她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满足他们的人际需要。

11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同时,该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和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于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的。

手工小组活动强调大家一起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喜欢做手工、想做手工的社区妇女,能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多学一门技能,提升其自信心,同时,组员通过观察别人学习来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12、人格发展理论。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段论,3-5岁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学龄初期,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儿童表现出的主动**行为受到鼓励,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讥笑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儿童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儿童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13、心理社会理论。

心理社会理论的观点,在婴儿期,如果父母给予婴儿适当的照顾、关心和爱抚,则婴儿与父母产生真挚的感情,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并进而发展起对他人信任的人格;相反,如果父母疏于照顾,甚至对婴儿时有虐待行为,那么婴儿就会怀疑周围的世界。因此,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任务就是建立信任感。

14、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形成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发展理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

透过小组鼓励组员参与,表达自己并找出小组组员共同的兴趣目标,在小组组员间形成协助关系,以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即在小组中鼓励、支持、帮助小组成员选择和完成小组的特定任务,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协助组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小组成员团结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1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指出学习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学习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人们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人人们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者强调在学习中应重点帮助人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创设能促进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氛围,保证人们在充满满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过安排合适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使学习者成为充分发人。

16、家庭沟通理论。

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有利于家庭成员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担当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比如对一个男性而言,他可能是丈夫、父亲、儿子等至少三种角色。

社会生活的紧张和角色承担者对角色把握的能力,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实现,而沟通有助于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实现。比如夫妻沟通对于提高婚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夫妻沟通可以减少和消除夫妻冲突或紧张的根源。

通过沟通,可以解释原因,感受彼此的心意,了解对方的看法来纠正自己的看法。夫妻沟通还可以寻求冲突或紧张的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把冲突的消极功能降到最低程度。

沟通有助于夫妻冷静而理智地分析冲突的根源,共同协商解决方案。通过沟通,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维护、加深夫妻感情,使夫妻的认知取得和谐一致。有效的夫妻沟通是提高婚姻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深夫妻了解、增强夫妻感情的重要机制。

沟通方式除了语言,还可以用表情、动作、声调,甚至文字交流、符号暗示等都是信息发送的方式,因为他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不同场合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时,沟通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家庭的沟通中,应当注意不要随心所欲,不计后果,把家庭当作自己所有的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倾诉站,这会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模型示意图。1 心理分析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 自我 与 超我 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的集合而成的。本我 同 自我 超我 之间的关系的失衡 本我 受到过度压抑或 自我 超我 发育不均等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 人格进行 帮...

社会工作理论 期末复习

1.本书的六阶段模型 名称 是对社会工作理论历史发展的梳理。2.四大范式 理论假设 是什么 特点?范式是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3.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 本我自我超我 防卫机制架构 心理动力理论是站在 自我心理学 客体关系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 的肩膀上。人格...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三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 布朗 redcliffe brown 已经用 人际网络 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 barns 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理论

一 标签理论。标签理论认为当违反规定的人被贴上 越轨者 的标签,他们就会形成一个新的自我概念,即认定自己是真的偏差行为者,从而 破罐子破摔 使偏差行为成为习惯。二 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认为,很多老师 同学 家长眼中的 坏孩子 差生 问题少年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偏差行为者。他们之所以这样,都是外界给...

儿童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四

认知理论相信,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所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比较而言,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 反应和奖励 增强乃是行为的决定者,而认知观点则是强调智慧 思考 想象力 概念化 创造力 情绪性 象征性 分类及价值等这些心智活动的发展对人类行动的贡献。根据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 jeanpi...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2012考纲知识点一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佛洛依德 内在的冲突与潜意识 阿德勒 个人心理学,个人的内在精神中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其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会主动寻求目标。埃里克森,关注内在心理动力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2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心灵的构成 ...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讲义

综合能力中级 讲义提要 考试要点 大纲 历年考题数及比重。内容讲解及考点分析。历年考题讲解。考试要点 大纲 一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二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三 系统和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四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五 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历年...

大卫 豪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

三 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1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theory for social work 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 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侧重于讨论 如何解释人与社会 主要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套抽象的背景式假设 在整个理论架构中处于前提的地位 并非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