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发布 2019-04-22 14:44:35 阅读 1954

2012考纲知识点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①佛洛依德:内在的冲突与潜意识②阿德勒:

个人心理学,个人的内在精神中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其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会主动寻求目标。③埃里克森,关注内在心理动力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

2、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心灵的构成:①意识,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决策的想法与感受。②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通过思考可以察觉的部分。

③潜意识,只要假设其影响的存在,但是又无法觉察时,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也包括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的记忆。佛洛依德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2)人格结构。本我,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它遵循享乐原则。不会碎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也包括部分潜意识。包括两个层面:

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是,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焦点在于对自我的强化上。

3)焦虑与防卫机制。焦虑。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爱,害怕惩罚。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扰或掩饰不被循序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4)性心理发展: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器。如果人的欲望不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出现焦虑,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处理。

3、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认为个人的问题都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理性是无法察觉潜意识的经验。精神分析**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的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洞察和顿悟。

遵循的原则:坚持个别化原则,因为每个人的早期经验是不同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契约,因为**过程需要重温过往痛苦经验的过程,需要有心理准本要为受助者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受助人造成新的伤害。

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给与支持和接纳。

4、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过程:**情景的建立,**关系的建立和**性对话。

**情景的建立。签订合约,明确双方角色分工、**计划和时间表。**者对对受助者的态度,专业,同理,中立。

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全,这样才可能将痛苦讲述出来。

**性对话是**的实质阶段,包括:自由联想、**性倾听和诠释。

世纪60年代之前,精神分析理论主导了社会工作**的方向,一度等同于个案工作。

2012考纲知识点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行为主义理论的技术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取向是将心理和行为分离开,出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外,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可以学习新行为改变旧行为。

**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的内在变化。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引起行为的原因。阿德勒,人类行为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

人的行为是有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其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体的生活形态的形成。

斯金纳发展出操作条件反射;版杜拉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些结合,提出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

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行为和认知相伴而生,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认知。

2、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收到“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自动化思考机制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出发。思考与行动自动结合在一起。

所以人多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和察觉之外。改变:

把不假思索的就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分为中,从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

艾利斯abc情绪理论框架。a真实发生的事件b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稿纸和评估其遭遇的事件c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时间的情绪结果。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理性的,则情绪正常;反之则不正常。

人们如果有了正确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

三要素改变行为。①前置事件,环境**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行为②目标行为,想要改变的行为③发出行为之后导致的相关行为和事件。

认知行为理论在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的作用,内在认知和外在环境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影响个人的行为的改变。①问题解决,增强各题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略的认知能力,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

②归因,是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③任职原则,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

3、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1)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服务对象大问题不是固有的。是学习来的,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不仅要通过训练修正西行为,而且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

界定和评估问题的前提。(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2)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需要协助案主做到自我了解、自我控制,也要提供外在监督,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结合。确定评估重点。

重点在于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专业关系的建立。协商、契约,结构性的,有限的角色联系。

助人者的角色:教育者和伙伴。

3)助人的策略及步骤。首先帮助受助人改变错误的认知,然后用正、负强化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受助人逐渐形成想要的行为,去除不想要的行为。具体步骤:

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了行为的。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

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4)结案和跟进。确定结案以后的具体行为改善目标。

2012考纲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理论。

1、系统理论的历史。①1971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认为什么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核心观点是,以整体的视角来对待人和社会,而不是将人和社会分割开来。

②社会工作系统理论应用开始于美国人赫恩早期提出的全人或去按摩的概念。③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了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平卡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作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

2、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为三类:①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②正式系统③社会系统。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单独地面对某个个别因素对个人的影响,而是将人鱼环境纳入系统的整体。个人的问题来自于环境支持的薄弱、社会分配不均,乃至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

3、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的背景①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和珍。亚当斯在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中推行“人在情景中”的理论凡是,选取的理论导向成为生态系统理论的先导。

②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提出了社会工作的“生态模型”强调社会工作实务干预的重点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场域中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布等有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活动,并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与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中来考量社会工作的实施。

2)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②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须将个人置于环境中。③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一般认为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微观,中介,外在和宏观系统。

4、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埃文斯和科尼提出了系统模式社会工作的原则,观点有系统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制和机会,分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利,责任及其可能的影响。充分认识情景的重要性,情景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采用积极视角,在不理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要看到服务对象的正面技巧和积极关系,并尝试将它们转移到另外的情景中去。

与他人一起工作也是系统理论的重点,包括重视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

2)运用是注意的问题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并不完全是有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还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工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

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2012考纲知识点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简介。①人本主义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做万物的尺度,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②非理性注意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道德和理论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讲义

综合能力中级 讲义提要 考试要点 大纲 历年考题数及比重。内容讲解及考点分析。历年考题讲解。考试要点 大纲 一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二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三 系统和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四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五 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历年...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1 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a 经济保障。b 社会参与。c 健康维护。d 居家安全。2 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 a 移情现象。b 情感转...

复习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社会理论概述。一 什么是社会理论。1 社会理论的含义和特点。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从其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抽象概括。社会理论有三个特点 1 社会理论来自于...

初级社会工作者第四章考点 老年社会工作

重点 p112 p113 1 自杀评估 社会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直接的 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1 直接线索 老人若直接说 我要了结自己 或者 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并不是随便说说引人关注。它是直接的线索,表明他正在考虑终止自己的生命。老人正在考虑的自杀手段越致命,其...

创业管理第四章

一 概念 1 创意 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思维碰撞 智慧对接,是创意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 创造未来的过程,是具有新疑性和创造性的想法。2 商业概念 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 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

第四章广告调查

第一节广告调查概述。一 市场调查与广告调查。一 广告调查。广告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有着广告活动的资讯,为广告决策提供依据。广告调查的范围,可以概括为信息研究 研究和效果测定三个主要方面。广告调查是广告策划的前提与基础,广告调查是为广告策划准备客观的资料,同时,广告调查要根据广告策划的要求来进行。因...

第四章工作压力

3 压力变化性。一般来说,压力总是与各种限制 constraints 和要求 demands 相联系。前者会阻碍一个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后者则会使一个人丧失渴望得到的事物。压力通常有两种 潜在压力和现实压力,潜在压力变成现实压力有两个必备条件 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且这个结果很重要 个人不能确定机...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初级 第四章案工作方法 2019年版

1 下列关于行为 模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有 a 以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b 注重 技巧的运用。c 认为个案工作的中心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d 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答案 c2 心理社会模式的非反思性直接 技巧中,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社会工作者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