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讲义

发布 2019-04-22 15:01:55 阅读 3999

综合能力中级)

讲义提要:考试要点(大纲)

历年考题数及比重。

内容讲解及考点分析。

历年考题讲解。

考试要点(大纲):

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三)系统和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历年考题数及比重(占比:单选6.77-10%左右;多选题稳定在5%)

2008年单选题数4题;多选题数1;

2009年单选题数6题;多选题数1;

2010年单选题数5题;多选题数1;

内容讲解及考点分析。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般了解)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理论是以往丰富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不但需要直接经验,而且需要间接经验。

1、解释问题——情景分析、原因分析。

2、**——变化推理、结果推理。

3、确定干预方法和模式——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

4、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

5、发展新的理论——修改完善或者产生质疑建立新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1、d**ed howe的分类:关注内容。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的认识。如社会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等。

社会工作的理论——关于社会工作的本质、目标、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2、malcolm payne(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

从本体论与方**的角度划分:

实证主义(现代主义):一套判断知识有效性的规则。只有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到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具有普适性,是价值中立的。方法则是科学的,是可以通过测量得知的。

后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知识具有相对性,每个人所使用的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都与个人特征、利益、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直接相关。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心灵的构成。

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冲突,这种。

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潜藏于潜意识中。解决问题就是要分析潜意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路的核心,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无所不在。

二)人格结构。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它们既矛盾又统一。

改善:强化自我,使它更独立于超我。

三)焦虑、防卫与转移。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失去所爱的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四)性心理的发展。

性心理的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5个时期: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期。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潜藏于潜意识中。解决问题就要分析潜意识。

最推崇原则:个别化原则;**协议的签订;安全与支持的环境;自由联想法。

支持、理解与接纳;

三、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过程:

**情境的建立;**关系的建立;**性对话(自由联想;**性倾听;诠释)

第三节认知行为理论。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概念。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把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的矫正上;20世纪70年代,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种理论的共同性: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

2、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

3、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中习得中的作用。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的观点:刺激—反应。

认知学派-认知、情绪、行为。

自动思考机制”——已经形成的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的发出不需要经过大脑,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行动。

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整体生活所塑造的(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信念、期待等)。受学习过程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应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直觉和解释。

要改变行为,首先改变认知。

艾利斯:abc情绪理论框架。

行为(a)——认知(b)——情绪(c)

行为或行动自动发出(长时间学习的结果)——对于行动与行为的理解的出现错误(b)——情绪与行为都出现错误(c)

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理论应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改变。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问题及行为是学习的得来的,通过学习也可以改变行为)

2)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调整认知促进改变)

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个别化)

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2)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

3) 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地态度,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1) 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重点)

1.确定评估重点——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2.专业关系的建立。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四节社会支持理论(发展史略)

一、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出现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

一)社会支持的相关概念。

社会支持: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工具性支持:引导、协助、有形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借钱、照看孩子、找工作;

表达性支持: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分享感受、发泄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二)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

1、发展因素:过去经验;2、个人因素:自尊程度;3、环境因素。

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实务模式。

1、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评估。

2、拟定具体介入计划,实施帮助。

三、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着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参见p103案例)

干预模式:评估支持网络:结构(是哪些人)与内容(什么关系与强度)

制定帮助计划(连接哪些关系)

实施帮助(促进连接)

第五节生态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历史。

贝塔朗菲 1971: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平卡斯和米纳罕:系统整合的应用。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家庭;正式系统:社区;社区系统:学校。

个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但是个人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系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于系统,而不是单个的个人问题。

生态系统理论基本思路:

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场域中,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布等有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活动,并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等方面来引导社会工作实施。

三、生态系统理论基本观点。

1、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身于环境中。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四、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人们遇到的问题不完全是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

2、社工为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角度分析和着手;

3、服务对象与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

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第六节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理性,人能理性地进行选择;

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接纳、同理。

二、人本主义理论在社工中的运用。

人本主义在小组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1、强调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都负有责任。

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

4、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

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6、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受到尊重。

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三、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

核心: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人类能够通过个人的自由去创造或界定自我,人格和社会结构是自由的人们选择的结果(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主要观点: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并致力于将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存在主义取向下的社会工作过程。

1 觉醒,个人意识的觉醒:自我不真实生活(幻灭)——真实生活的正视。

2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强调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对于未来行动的指导意义。

3 选择的自由。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4 对话的必要性。人是无法独立生活的,个人必须通过他人的反应创造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个人的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5 实行。社工肯定受助者——受助者自我肯定。

第七节增强权能理论。

一、主要理论观点。

1.弱势群体能力缺乏是由于社会中强势群体的疏离与压迫使他们形成了无力感、无助感、疏离感和失去自控感。

2.环境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2012考纲知识点一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佛洛依德 内在的冲突与潜意识 阿德勒 个人心理学,个人的内在精神中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其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会主动寻求目标。埃里克森,关注内在心理动力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2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心灵的构成 ...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1 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a 经济保障。b 社会参与。c 健康维护。d 居家安全。2 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 a 移情现象。b 情感转...

复习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社会理论概述。一 什么是社会理论。1 社会理论的含义和特点。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从其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抽象概括。社会理论有三个特点 1 社会理论来自于...

初级社会工作者第四章考点 老年社会工作

重点 p112 p113 1 自杀评估 社会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直接的 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1 直接线索 老人若直接说 我要了结自己 或者 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并不是随便说说引人关注。它是直接的线索,表明他正在考虑终止自己的生命。老人正在考虑的自杀手段越致命,其...

创业管理第四章

一 概念 1 创意 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思维碰撞 智慧对接,是创意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 创造未来的过程,是具有新疑性和创造性的想法。2 商业概念 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 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

第四章广告调查

第一节广告调查概述。一 市场调查与广告调查。一 广告调查。广告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有着广告活动的资讯,为广告决策提供依据。广告调查的范围,可以概括为信息研究 研究和效果测定三个主要方面。广告调查是广告策划的前提与基础,广告调查是为广告策划准备客观的资料,同时,广告调查要根据广告策划的要求来进行。因...

第四章工作压力

3 压力变化性。一般来说,压力总是与各种限制 constraints 和要求 demands 相联系。前者会阻碍一个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后者则会使一个人丧失渴望得到的事物。压力通常有两种 潜在压力和现实压力,潜在压力变成现实压力有两个必备条件 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且这个结果很重要 个人不能确定机...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初级 第四章案工作方法 2019年版

1 下列关于行为 模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有 a 以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b 注重 技巧的运用。c 认为个案工作的中心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d 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答案 c2 心理社会模式的非反思性直接 技巧中,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社会工作者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