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

发布 2019-06-01 05:41:35 阅读 1380

大学生告别校园,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人生历程的重大转折,是一个质的变化,被称为毕业生的“第二次诞生”。如何把握这一转折,顺利地完成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社会,适应新的工作,迈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摆在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

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在职场上大家都用同一种语言说话,用同一种行为和道德准则来办事;职业化是一种态度,更强调自我约束,而一个非职业的人与他们是合不上拍的。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换一句话说,职业化就是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索、行为规范。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职业化,比如,“职业化”就是尽量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职业化”就是细微之处能体现专业素养等。

对用人单位而言,他们强调工作经历,看重的其实并不是跟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而是大学生学习和融入的速度,是在工作中培养积累起来的与他人能够融为一体,顺畅衔接的感觉,而这一点其实就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能力和速度。

从职业化的内在要求看,在影响和决定职业化进程的诸多因素中,角色转换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态度、情商等深层的内在原因密切相关,而这一点首先取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态度。一、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一)角色与角色转换。

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人们常常把社会比作“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臵,客观上承担多种社会角色。社会中的“人”是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转换。

每个人扮演的主要角色不同,是由其承担的主要任务决定的。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因而主要角色即为学生角色。步入职场,毕业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面对的是崭新的工作条件、现实化的专业内容,谁能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作为即将步at作岗位的大学生,关键是完成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能否成功转换是摆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的重点,如果角色转换的迅速、到位,其职业生涯就会得到相对顺利的发展。

二)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

在校读书与进入社会工作,所处的环境、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主要任务都有很大的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充分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责任差异。

学牛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社会责任得到增强,社会评价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角色的任务由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工作为主。在大学里,学生是“能量输入体”,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在老师的教导下完成学业;在单位里,职员是“能量输出体”,用人单位需要考虑对人才的投入产出,要为职工付出薪资和福利,承担选择员工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

从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就业人员,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也随之变化。而人们的评判职业人角色却总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总是将其看成身负重任的工作人员。职业人作为一个成熟、完备的社会人,其角色要求独当一面,并与同事密切合作,充分履行职业责任。

2.角色规范差异。

社会赋予角色的规范,就是社会提供的角色行为模式。学生的规范是从培养、教育角度出发,促使其以后能顺利成长为合格人才,社。

会赋予职业角色的规范则更为严格、具体,违背了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大学里,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出现了失误,比如迟到、旷课、重修课程等,大都可以承认错误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补救;而在职场,强调的是对工作结果的负责,一时的疏忽可能会引起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样的错误若犯上两次也就很可能失去了大家的信任。竞争激烈的职场里可能不会有太多机会给你“失误”,一次小的意外都会导致单位向你发出“逐客令”。

3.评价标准差异。

我国大学对人才的评价主要强调综合素质,通行的标准是考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等,但总体上来说一个学生在这三者中间有。

一、两样突出,其他的表现一般,也可以算是“优秀学生”了;而在职场,一名好员工,不仅要业务素质过硬,工作善于创新,还要有团队意识,要善于与周围同事交流、沟通、合作,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样才能获得职业的顺利发展。4.人际关系差异。

在强调团队和协作精神的今天,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职业适应举足轻重。有些大学毕业生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与领导、同事相处不好而陷于困境,成为职业适应的绊脚石。相对于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职场中涉及的关系更为复杂,行业之间竞争,单位里的同事、上下级之间也会有直接、间接的利益冲突,牵扯到业绩好坏、薪水增减、职务升降等具体问题,往往表现的纷繁复杂,此时学会如何处理。

各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5.活动方式差异。

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产生了活动方式上的变化。学生是以学习书本知识、应付各种考试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长期以来,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习惯于接收外界给予的状态,习惯于输入。

而职业人角色则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向外界提供自己的劳动。这种从接收到运用、从输入到输出则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地发挥才干。学生长期养成了一种应付心理,只对考试范围之内的知识采取突击记忆的方式,考试范围之外的则大多不去认真对待。

因此,有些学生把这种应付习惯性地带到工作中,就会一时难以适应。即使是一些在学校里比较出色的同学,也经常在这样的变化中感到手足无措。

此外,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社会对学生的独立要求也相应有了提高。学生角色在经济上主要是依靠家庭的扶持,职业人角色有了劳动报酬,在经济上逐步成为独立者。这种经济上的独立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了家庭乃至社会对青年提出了全面独立的要求,一方面为青年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青年人提出了依靠自身力量、加强自我管理的人生新课题。

大学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独立生活,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取得事业的成功无疑都将具有捷足先登的重要意义。

二、职业角色转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身居高等学府的大学毕业生,习惯了十余年的校园生活,投身社会后,常常会感觉自身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主要包括:(一)主观愿望和社会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毕业之前接受的都是健康、正面的教育,常以理想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规划人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则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

社会和职业既没有一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在书本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二)习惯行为与社会角色要求的矛盾。

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使每个学生都形成了一些习惯行为,都有自己特有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步入职场后一时还难以适应角色转换的要求,常常在扮演角色时惯性地表现出与职业人角色不相符的、带有明显学生气的习惯行为。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动、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有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总裁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三)社会需要与自我完善的矛盾。

当今社会是改革的社会、竞争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不仅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更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勇于创造的大学生。大多数学生工作一段时间便会发现自己或者知识结构不完善,思维死板,信息不灵,或者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适应工作比较困难。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时,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自我”,并从内心拒斥社会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适应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

其实,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大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职业角色的准备期,所学专业只对应某一职业群,具体职业岗位还有待选择,因而大学阶段的职业角色准备往往有一定的模糊性。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初对职位角色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从近年来社会反馈的信息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怀旧性。

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在角色转换中易出现怀旧心态。多年的学生生活所养成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一时不容易改变,常常会自觉地将自己臵身于学生角色的位臵,表现出对学生角色的依恋,以学生角色来要求自己和对待工作,以学生角色的习惯方式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难以应对与同事、领导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及职业责任的压力,留恋单纯的学生时代。

(二)畏惧性。

面对新的环境,有的学生不知工作应如何入手,缺乏自信心,缩手缩脚,担心犯错误和承担责任,工作中放不开手脚。(三)自傲性。

有些毕业生常以文凭、学位或毕业于名牌学校而自居。自我评价过高、不尊重他人、不虚心的情况在毕业生中时有发生。有些大学毕业生自以为接受了正规教育,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已经是人才了,因此,轻视实践,放不下架子,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甚至认为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于一些不起眼的事大材小用,有失身份,实际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

(四)浮躁性。

一些毕业生在角色转换中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特点,对本职工作坚持不下去,缺乏敬业精神,不能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就职较长时间仍然为难以稳定的心态来进入新的角色。(五)被动性。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都忙着应付考试、应付毕业,形成了草草应付就万事大吉的做事习惯。上班以后居然也将这种习惯带到工作中,只想应付工作,不去主动思考,工作缺乏主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对所处的环境就会渐渐适应,工作和心理的节奏与周围的一切逐步合拍,可以自然地融入职业群体之中,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称为职业适应期。

大学生就业表

四川文理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姓名政治面貌专业名称毕业时间电子信箱家庭地址。联系 手机 寝室 外语水平资格证书。基本。情况干部职务。主要获奖。自我。评价。签名 年月日。班。主任。评语。邮政编码qq号。计算机水平普通话水平爱好特长。性别民族学历学制。出生年月生源地区培养方式健康状况。2寸近照粘贴处。签...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择业

1.先就业再择业,可以增加工作经验,弥补课堂学到的不足,这样才能积累择业的资本 2.先就业再择业,可以增加社会阅历,学会为人处世,为择业打下社会基础 3.先就业再择业,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给择业积累所必须原始资金。大学生刚毕业,没有择业的资本和条件。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到底能胜任什么样...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历经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成材了,可以在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 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