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社会工作要点

发布 2019-05-29 11:14:55 阅读 1326

第一章小组社会工作概述。

一、团体工作定义:社会团体工作以社会团体为工作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下,或通过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

二、小组工作的构成要素:1、小组:小组是互动的;小组是一个关系体系;小组是一个有机体且不断变化。

2、工作者:工作者是小组的核心。在小组工作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发现和运用个人、小组、机构的力量,促进小组及个人的发展。

3、成员4、机构5、活动节目。

三、社会团体工作的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代表人物是惠特克,社会目标模式把团体工作的目标定为促成社会行动,从而实现社会的变迁。它强调发展团体本身的功能,强调成员在团体中学习团体活动的规则、培养团体活动能力以及通过团体达成社会行动的能力。

社会参与、社会行动、民主过程与学习是这一模式的中心概念。这一模式关心民主的进程,关心如何增加个人和团体的社会权力。这一模式偏重于社会事务,较多地依托社区开展工作,探索社区的发展,促成社会行动。

2、**模式 :代表人物是文特,该模式关注的中心是怎样运用团体工作来改变人的功能丧失与行为偏差,协助个人社会功能的恢复与行为的矫治。这一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精神病**、心理**、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等领域。

团体工作者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他的任务是研究、诊断与**,他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诊断个人的需要,安排**计划。

3、交互模式 :团体的目标在于团体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关系,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习。

团体工作者是案主与团体或团体与机构间的居间协调人。他的作用在于促进团体成员的互动及为团体寻求外部资源。

4、发展模式 :代表人物伯恩斯坦,发展模式把团体理解为有其内在演化逻辑的生命有机体,团体的发展是团体生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团体的运动必定会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前后关联。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与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根据团体发展阶段的特点指导团体工作;他不断地根据新的情况修正团体的目标,理解团体成员与团体的关系,并及时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5、折衷模式:代表人物克莱因,折衷模式反对教条式地应用各种实施模式,认为任何团体工作的实施不可能只用单一的方法。它强调团体发展的动力在于团体本身而不是工作者,工作者只是安排者与引导者,而不能以权威的角色出现,替代成员作决定,直接管理团体。

各种模式的比较:团体工作模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团体工作的目标、过程与团体形态的不同看法上,而这一切又归结为对团体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的不同定位。工作者角色的定位不同,指导的方法与技巧也就不同。

四、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1、克莱恩的观点①修复(复健)②使能③矫治④社会化⑤预防⑥社会行动⑦解决问题⑧社会价值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观点。

1)协助小组成员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方法,培养和增进社会责任感;(2)协助个人挖掘并发展成长的潜能;(3)协助个人认识和了解同辈关系;(4)协助个人增进和维持社会功能;(5)在社会环境恶劣时,协助提供小组经验;3、从个人——团体——社会的轨迹将其功能分为三个层次:(1)参与功能(2)团队功能(3)社会变迁功能。

五、小组社会工作与非社会工作取向的小组的区别。

1、小组社会工作的工作焦点在于个人与环境的交流,不仅涉及个人内在行为的改变,而且关系到个人社会功能的表现与环境对个人需求的满足。2、小组社会工作是服务取向的,小组的组成必须立足于机构对社会职责的承诺,即以有利于案主的权益为优先。3、小组工作广泛应用于医疗、犯罪矫治、学校、社区、企业、家庭服务、老人、儿童、青少年、残障等机构,适用范围较广泛。

4、考虑到小组组成的成本效益,机构财力和案主群的庞杂,任何一个小组的组成必然以案主最迫切需要需求为前提,也就是要有所作为。

第二章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交流分析理论:(1)代表人物波恩,交流分析理论是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三个基本假设为:

每一个新生儿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相信自己和他人都是“好的”;每一个人在童年的早期便决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人们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波恩认为,人格结构存在三种自我状态:儿童状态、**状态、父母状态。

(2)三种交流的形态:互补型、交叉型、隐含型。1、互补型是一种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下的反应,是一种为人们所预期的反应。

刺激与反应是平行的,即一方以某种状态发出邀请,另一方做出相同的回应;2、交叉型也叫交错型交流,指当一个人发出信息后,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当对话被打断或交错时,沟通会停止,然后是新的或不一样的沟通;3、隐含型也叫“暧昧型”交流,它通常包括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传达的是一个公开的、社会层次的信息及另一个隐藏的、心理层次的信息。这种方式常常容易引起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

(3)四种不同的生活态度:1、“我不好-你好”型:是抑郁者的态度。

,依赖他人的施舍,特别需要被爱抚和承认,这种态度通常源于幼年,幼时弱小、无助的感觉固着下来,没有随着长大成熟而改变。2、“我不好-你也不好”型:这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源于孩童时期不被照顾,导致**意识停止发育,此种态度的人常会放弃自我,陷入绝境,最终可能在一种极端退缩的状态下了结一生。

3、“我好-你不好”型:这是怀疑和独断的态度,若长期被父母虐待、侮辱的孩子通常会转向这种态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十分孤立。

4、我好-你也好”型: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被置于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人的价值的环境中,就容易形成“我好-你也好”的态度,接受这种态度的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4)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2、交流分析理论中对个人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

3、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4、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觉察,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二、场域理论:(1)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场域理论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2)场域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小组成员之间是互动的,每位成员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三、镜中自我理论:代表人物库利,(1)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人与社会并不是对立或割裂开的。(2)镜中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首属小组: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4)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2、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打上的烙印,尤其是**性的小组,通过**个人的首属小组对个人的具体影响,尤其是个人首属小组中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目前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和个人的非适应性行为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成员获得更深入的自我觉察。

四、生态学理论:(1)生态学理论的基本假设:1、个人有能力与其环境互动,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是其与生俱来的能力;2、个人—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惠性关系;3、个人的行动是目标取向的,是有目的的,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而抗争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意义对于发展是重要的;4、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及其所在的情景中;5、人格是人在与环境长期交流的发展结果;6、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产生积极改变的;7、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在生活空间的整体之中进行理解;8、为了帮助案主,社工应该随时准备干预案主在生活空间的各个层面。

(2)实践假设:1、描述核心系统,辨识那个需要初步关注的系统,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邻里;2、理解案主的压力水平和案主回应需要的应对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3、理解作用于案主效能的情景和因素,包括案主对环境的行动能力;4、检视案主关系或依恋的范围和品质,回应不同的情感关系、人们和其微观和宏观环境之间的情感和社交联系;5、洞察案主---社工的关系以及服务的氛围,包括组织架构和项目结构;6、探索更大的或宏观的系统的社会脉络,涉及制度资源、法律、卫生、教育、学校、社会、**和技术服务。(3)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本身是案主所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支持源,基于开放、相互尊重和信任,社工与案主之间形成伙伴关系并形成一个团队。

第三章小组筹备工作。

一、需求评估。

评估形式:1、以机构和社工为主的评估,是指机构和社工主动要求开办小组,并以此为基础主观的认为小组工作方法是解决案主问题的最佳方案的需要评估形式;2、以案主为主的评估,是指机构或社工在全面了解案主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案主的真实需求做出的评估。

评估过程:1、收集资料:访谈、问卷、文献2、分析资料:定量和定性,计算归类3、制定干预方案:可行的介入和干预方案。

二、确定小组目标。

小组前的筹备阶段中,作为小组工作者首先要将小组目标概念化、具体化,思考小组应协助组员达到什么目的。(1)确定小组目标注意事项:1、小组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可测量的;2、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要求3、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4、字子目标和总目标具有相容性5、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明确性。

(2)目标:协议目标、沟通目标、过程目标、实质目标、需求目标。

三、吸收小组组员:(1)一般来说,小组组员的**包括同事的个案、机构记录的小组组员的名单、现有的小组组员、其他机构转介和偶然前来寻求服务的人以及招募志愿组员等渠道。(2)小组工作者接触潜在组员并将其吸纳进入小组的方式包括直接与组员联系、使用各种宣传媒介、使用大众传媒、与自己的机构或其他机构联系以获得转介组员、给潜在组员寄资料等。

小组组员组合原则:1、组员具有类似的个人目标和个人特征;2、组员应该具有不同的技能、特长和经验。

四、小组计划书:(1)、计划书内容:1、小组工作的背景和理论依据;2、小组目标任务;3、介绍小组成员特征;4、小组特征;5、小组日程安排6、招募计划;7、资源需求;8、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方案;9、预算;10、评估方案。

2)小组计划书作用:1、争取机构或社区对小组的批准和支持2、为社工顺利开展小组工作和评估小组的绩效提供依据。

五、小组筹备技巧:1、团体成员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成员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的问题;2、团体的大小规模,决定因素在:团体的目标、需要互动的深浅、问题性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程度3、团体聚会的地点和设备;4、团体聚会的日期、时间和期间,根据成员的需要和期望而定。

第四章、团体领导。

一、领导含义: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条件下,小组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通过共同的社会活动,带动和激发小组组员共同实现小组目标的行为过程。带动和激发是领导的主要功能。

区别:领导是一种行为的过程,领导者是行为的主体,而领导活动则是通过主体进行的群体行为,二、领导角色:是指领导活动中那些符合领导行为的本质规定并履行特定服务功能的领导者的人物形象。

1.从任务角度看:小组领导者是小组工作的启动者、协调者、摘要说明者、信息意见的征询者、给予者和诊断者。2.从过程的角度看:

气氛的缓和者、鼓励者,时间的调配者,沟通的促进者、执行者,过程的观察者、调停者。

三、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对待下级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可分为权威式、放任式、民主式和协同式。

(1)权威式:权威包括组织赋予领导者的法定权力和领导者在工作中形成的对下级的影响和控制力,只是后者的不同才构成权威大小之分。权威式的领导权力多集中在领导者个人身上,强调权威在领导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权威式领导由于其领导者的核心地位,小组工作的目标更为团结一致,小组组员的意志和行为也更易领导和控制,因而其行事的效率较高。但是过分权威,小组组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很难发挥。(2)放任式:

领导者对小组的工作和活动采取不参与、不评价的态度。小组工作的分工、目标、方针的制定等活动几乎完全由小组组员个人决定,领导者不干预,几乎所有的决策权都交给小组组员。意义:

有利于小组组员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小组内的气氛也比较轻松、活跃,但是由于缺乏权威领导,小组目标容易出现不一致状况。(3)民主式:民主式领导的突出特点就是领导者与小组组员共同分享决策权,领导者主要起协调作用,与小组组员处于平等的地位。

民主式领导可以使小组组员更好地团结起来,小组内部有更强的团队精神。(4)协同式:领导权力主要集中在领导者身上,同时对组员也有部分授权。

小组工作的各项活动都是通过相互协商,并在征求组员同意后做出决策。领导者与组员是相辅相成、平等共事的同事关系,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任程度都比较深。

社会工作知识要点总结

1 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标准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判断 fuller and meyers,1941 包括主观价值标准和客观的现象。是对特定社会现象的标定 beck,1961 只强调主观的标签,不强调客观现象。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认定 扩散 社会关注和界定的建构过程 kissus ...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 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 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1 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2 ...

2019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复习要点 六

1 小组工作的内容 小组工作是以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 带领的过程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有相互的影响 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2 小组的特征 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 组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组员对小组有认同感 组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老年社会工作

老龄化 人类个人的个体老龄化和人类整个人口的群体老龄化。老龄化的特点 1.生育率迅速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这是与我国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密不可分。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年龄结构的 期并存。3.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4,基数大,即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5,高龄化率高,即高...

社会工作导论

中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学生姓名 栗连财。学号 20084052032 指导教师 朱宝权。所在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中国 大庆。2011 年 12 月。中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有这样一个群体 居无定所 食无保障,或乞讨或被迫偷盗,流落在街头的时间从数天甚至数年不...

家庭社会工作

简答题。1 简述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答 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是 1 家庭关系更加注重爱 关心和平等 2 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丁小型化和多样化 3 职业女性增加 4 家庭网 区位距离的扩大。2 简述家庭 的特点。答 家庭 的特点 1 家庭 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 的单位。2 家庭 的目标和焦点是改...

家庭社会工作

2 支持网络缺乏。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飞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单一,由于从小没有父亲,加之又得不到母亲的爱护与关心,与外祖母之间又有代沟,她在需要别人关心和帮助的时候缺少支持对象,于是会觉得孤单。制定目标。1.短期目标。1 与沈飞建立信任 平等的工作关系,使沈飞学会正确认识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及家庭 2 倾...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 抗逆力理论和方法。理论观点。1 强调对人的特征进行积极的 正面的描述。2 个人或家庭虽然面临比正常情况严重的问题和危险,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所面临的危机状态,并达到比预想结果积极的发展状态。抗逆力。1 人具有的某种特质或能力。2 一种适应能力。3 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