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指导与领导工作

发布 2019-05-31 09:06:35 阅读 8014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指导与领导工作这一职能,是联结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以及控制工作等各个管理职能的纽带,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指导与领导工作实质上是主管人员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理论与方法以及沟通联络、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指导与领导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一个组织内外,调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自觉自愿的跟随领导,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而努力。

第一节指导与领导工作概述。

一、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含义。

1、指导与领导工作的概念。

在管理过程中,即使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工作都做的很好,也还不能说就足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各项管理职能联结在一起,这就需要指导与领导。这一职能的功效就是为各个职能的进行提供保证,并对组织中的全体人员辅之以指导与领导,进行沟通联络,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并施加影响,以统一员工意志,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虽然有不少关于领导的解释,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概念。

美国学者斯托格狄1950年提出,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美国管理学者泰瑞1960年提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未达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

美国学者罗伯特等认为,领导是在某种条件下,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影响力。

美国管理学者戴维斯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能力。

拉尔夫·斯多蒂尔指出:“领导的概念几乎和试图给领导下定义的人一样多。”从管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将管理中的领导定义为引导和影响团体成员致力于从事与任务相关的活动的过程。

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中每个成员(个体)或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努力。显然,在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领导工作。这个定义包含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第一, 领导涉及到领导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工或追随者。正是由于团体成员情愿接受领导者的引导,才使领导者成其为领导者,才使领导过程成为可能。没有领导对象—被领导者,管理者的领导活动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 领导涉及领导者本身和团体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并不是说团体成员们没有任何权力,他们能够而且确实做到了用不同方式组织群体活动。但是,相对而言,领导者拥有更多的权力。

权力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存在。在组织中,管理者行使权力。但是,管理者并不是组织中唯一能发挥影响的人。

雇员的言行也可以影响管理者,在组织之外还有许多利益相关者,他们也可能影响管理者和雇员。所以,就权力而言,任何组织同任何关系一样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权力并非简单的来自以个人在组织等级中所处的层次。

处于同一层次、拥有合法权力的管理者,他们运用奖赏、惩罚、感召以及专家权力的能力却有很大差别。

第三, 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

第四, 前三者的结合,并与领导者的价值标准有关。有道德的领导关注道德准则,并且尽可能给与追随者足够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在接受领导者的命令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领导与管理联系极为密切,并且领导对管理也非常重要,但是这两个概念却不尽相同。如领导理论的著名学者瓦伦贝恩曾经指出:绝大多数的组织都被管理过去却非领导不足……一个人可以是有效的管理者—一个好的计划制定人,一个公正的、有组织才能的管理者,但却缺乏领导者应具有的激励技能。

另一些人堪称有效的领导者,他们深谙激发人的热忱、奉献精神和忠诚感,但却缺少必要的管理技能来引导那些被他们激发出来的能量。由于当今组织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动态管理的挑战,所以,很多组织都非常重视那些掌握领导技能的管理者。

从本质上讲,管理更多的是建立在组织系统规范的、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而领导则不同,领导尽管需要组织系统规范的、强制性权力基础,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基础之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

但是,一个人是领导者并不一定是管理者。如,非正式组织中的领袖。一个人可能是管理者,但并不一定是领导者。

领导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意愿,没有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就不能成为领导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就在于“组织”。管理**于组织,必须实现组织目标;领导并不一定**于组织,其需要实现的目标也不一定是组织目标。

因此,一个领导者有可能成功达到个人目标,而不一定能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指导与领导工作都有引导的意思,是指挥的一种活动。据《辞海》的解释,指挥是官名或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是一个军事名词,意指军队首长对军队行动的领导活动。一般而言,指导工作是管理方法问题,对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技术和方法上的指导。

具体表现在:上级主管人员要向下属传授自己对组织目标和政策的见解和评价,使下属对组织结构、各部门的活动及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责任和职权逐渐熟悉起来,并明确它们的任务。领导工作是对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方向上的引导。

具体表现在:主管人员在使下属的工作方向明确后,还应引导他们,管理它们的热情,使他们心甘情愿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工作。

指导与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作为一个有效管理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引发下属40%的才能。

2、指导与领导工作的实质。

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在组织中各种要素和资源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和资源,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组织中的效果,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潜力,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指导与领导工作要完成的任务。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主管人员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联络、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管理艺术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指导与领导工作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等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

3、指导与领导工作的作用。

1)更有效、更协调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

二、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原理。

1、指明目标原理。这一原理可以表述为:使人充分理解组织的目标和任务,是指导与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越是有效,就越能使组织成员了解其组织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越大。

同时也可相应的更好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

2、协调目标原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若能够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并取得效果。

3、命令一致原理。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的矛盾就会越小,领导和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就会越大。

4、直接管理原理。主管人员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使指导与领导工作更加有效。

5、沟通联络原理。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地、准确地、及时地沟通联络,整个组织就越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6、激励原理。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合理满足,就越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行使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自觉的贡献。

三、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要求---通过三个方面,达到一个目的”

1、畅通组织内外沟通联络的渠道,利用信息沟通是组织活动统一起来。一方面,信息沟通可以把组织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聚合称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主管人员通过信息交流可以了解组织外部环境。信息沟通使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发生作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主管人员处在这个信息网络的中心,他们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

2、运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指导和引导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的目标。主管人员应当明确,他们只有帮助组织中每个成员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才能同时实现组织目标,指导与领导工作也才是有效的。

这就要求主管人员了解并掌握有关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并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随机制宜地运用。

3、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主管人员领导的领导作风和方法,确实鼓舞士气,而领导作风和方法往往又和主管人员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和方法相联系。只有改进和完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指导与领导工作才会是有效的。

一个目的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氛围(其中包括组织风气、员工士气、企业文化等)。

第二节沟通联络。

沟通联络就是信息交流。沟通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还可以表现为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管理学研究:信息沟通类型、信息沟通网络;信息沟通中的心理因素;信息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改善途径。

一、 信息沟通概述。

1、信息:关于事物存在状态和发展的新消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普遍具有的状态和特征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

特征: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替代性;可传递性;可扩散性;可分享性。

2、信息沟通:信息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信息沟通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团体,通过一定的联结渠道,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狭义:信息传递者将一种信息经过一定的途径传递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

广义:还包括人们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和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目的。

信息沟通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信息意向信息符号信息传递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反应。

信息反馈。由五种因素构成。

1/**:信息的发送者;

2/信息:文字、语言、电码、图案、符号、数字等来表示;

3/渠道:信息传递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4/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传递所达到的对象;

5/信息反馈:信息沟通的效果和检验。

另:在信息生成、传递、接收过程中,信息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干扰”。

信息沟通特点:

1/社会性。信息沟通使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沟通过程必须由信息、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以及一定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渠道组成,因而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只有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信息沟通才得以进行。

2/动机性。信息沟通过程是受到信息沟通者沟通动机的影响和制约的,也就是说信息沟通只有按信息发送者的沟通目的来进行,才能实现信息的沟通价值。

3/选择性。一方面是指信息发送者必须选择传递信息的方式、途径和传递对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信息接收者也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目标进行有选择性的信息吸收。

第五章信息与调研

2 收集要求 明确目标,定向积累,避免盲目性 随见随手,及时整理,持之以恒 经常翻拣,注重运用,不断改进。3 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 掌握信息收集的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信息工作的基础。检索工具 摘记剪贴 记录 交流 调查 网络搜寻 购买。2.信息的筛选。信息的筛选是对收集来的大量繁杂的信息通过鉴别和选...

第五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 教学要点。1 计划的概念及其内容。2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3 计划的性质。4 计划的分类。5 计划的层次体系。6 计划编制过程。7 关键名词 计划 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 业务计划 财务计划 人事计划 战略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 具体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 程序性计划 非程序性计划 使命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

第五章营销战略与管理

第一节兵战中的战略管理思想。在60年代以前,战略一词几乎很难在公司管理文献中见到,它主要与军事或战争紧密相关。战略 strategy 是由希腊语 strategos 演变而来的。本意为 为将 或 为将之道 近代西方军事学家,19世纪的瑞士学者把战略定义为 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 而把 在地面上实际调...

第五章评估工作程序

第十八条纳税评估工作程序包括 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纳税评估疑点核实 疑点核实结果处理等主要工作环节。第十九条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一 纳税评估计算机系统根据指标设定自动比对提示涉税异常确定评估对象 二 评估人员根据税收征管或其他涉税信息的情况确定评估对象 三 经征管 税政 稽查等部门转交确定评估对象 四 ...

秘书资格考试复习指导第五章信息与档案

第二节挡案管理。一 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一般来讲,一个组织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文件立卷归档制度 2 档案借阅制度 3 档案保管制度 4 档案鉴定工作制度 5 档案保密制度 6 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二 档案机构类型。在我国档案工作在长期实践中,档案工作机构在组织形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考点1 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老年人的需要主要包括 健康维护 经济保障 就业休闲 社会参与 婚姻家庭 居家安全 后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老年人的问题?疾病与医疗问题 家庭照顾问题 宜居环境问题 代际隔阂问题 社会隔离问题考点2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第五章导游服务程序

第一节地陪导游服务程序。1995年颁布实施的 导游服务质量 以下简称 标准 指出 地陪服务是确保旅游团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充分了解和感受参观游览对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求 地陪应按时做好旅游团 者 在本站的迎送工作 严格按照接待计划,做好旅游团 者 参观游览过程中的导游讲解工作和计划内的食...

第五章薪酬管理题目

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某企业提倡团队合作的价值观,那么合理的薪酬管理原则为 a 同岗位等级薪酬标准相差很大。b 工资水平低于市场水平。c 同岗位等级薪酬标准相差不大。d 工资水平高于市场水平。2 如果某企业在招聘销售人员时发现,劳动力市场上销售人员供大于求,那么在其支付此类员工的薪酬时,应该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