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

发布 2019-06-02 04:04:55 阅读 2183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萧立之。

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象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技巧运用】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自把孤樽孹蟹斟”

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境型的题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技巧运用】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眠水鸥也辗转反侧,弄得枯荷沙沙作响,使人听了倍感孤独伤感。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寞、伤感。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物,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欧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

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

例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炼字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地艺术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技巧运用】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析“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实际就是表明,这两个字用得好,所以表明好与步好的看法这一步实际可以不谈。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地神态。

第四步,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地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怀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技巧运用】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第三步,从该字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使诗歌内容虽多而集中。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语言风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技巧运用】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感情朴实,流露自然。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例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在这首小令的上阙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析。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表达技巧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技巧运用】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作者在上阙中主要运用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所表现的内容。远景的遥山、远水,勾起了女子无尽的回忆和思念,不堪相对;而眼前的杨柳、桃花也同样撩起了她深沉的愁绪:柳绵滚滚使她想起离人的漂泊,桃花灼灼亦使她自伤红颜薄命。

景中见情,情寓景中。

第三步,梳理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孤寂清冷的心境和对离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作者在上阙中主要运用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远景的遥山、远水,勾起了女子无尽的回忆和思念,不堪相对;而眼前的杨柳、桃花也同样撩起了她深沉的愁绪:

柳绵滚滚使她想起离人的漂泊,桃花灼灼亦使她自伤红颜薄命。外面景物虽美,却易触发别情,而黄昏的雨点又送来一声声凄清冷寂的况味,一景一物,无不触发女主人公离别的联想,不言愁而愁意自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3 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对比 借代 夸张 排比 衬托 用典 设问 反问 采用比喻 比拟 象征 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 偏语 衬托 对比 婉曲 设问 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 借代 双关 叠字 对偶 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一 诗歌的表达技巧 1...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 诗歌的表达技巧。高三。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 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3 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 练习 归纳。课时安排 3课时。考点阐释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 创设意境 表达情感 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

诗歌鉴赏 绝对精华

诗歌鉴赏 题型总结。一 练字题。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某字能否用某字替换?某字换成某字好不好?答题模式 肯定 好 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公式 文本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引申义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 好 的字还原句...

2019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2.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一 语言的锤炼。考点分解一 鉴赏 炼字 提问方式 1.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 解答分析 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

15种特色饺子做法

把饺子做得像花儿一样 漂亮的花式蒸饺。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的胃口普遍不好,为了能让家人吃得好,安全度夏,俺总是变着花样的做吃的。原来用蔬菜汁做过彩色水饺,非常养眼诱人美味,这次分别用菠菜 西红柿 紫包菜和胡萝卜这四种蔬菜汁做了花式蒸饺,颜色鲜艳,不含任何色素和添加剂,非常健康安全哦。这次做的这四种花式...

诗歌鉴赏之赏析句子

杂诗六首 之一 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 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 北林 ...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一 基本概念 1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 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

诗歌语言鉴赏教学设计

作者 杨祥海。新课程 教师 2014年第11期。教学思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对高中生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 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两段话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