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划

发布 2019-05-30 13:32:15 阅读 2781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 明确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2. 掌握决策的基本过程。

3. 区分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与直觉决策。

4. 明确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5. 掌握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6. 明确计划的含义、特性。

7. 了解计划的表现形式。

8. 掌握计划的基本过程。

9. 描述目标管理、说明其怎样利用目标作为激励因素。

父子打猎。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

“我看到了猎枪,还有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说:

“你答对了。”

管理启示: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一经确立,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

计划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它通常先于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而处于管理职能工作的首位。本章我们将主要介绍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

由于决策渗透于整个计划过程,因此我们将决策作为计划职能的一部分来介绍。本章将具体阐述有关计划和决策的概念、分类和基本过程;目标管理;计划的主要方法;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群体决策;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等。

1 决策。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说明在竞争和对抗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而对策研究和确定过程就是决策。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决策是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内容,美国一名管理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向高层管理者提出三个问题:“你每天花时间最多的是在哪些方面?

”“你认为你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在履行你的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事?”那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

“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也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可见决策的重要性。就长期而言,决策决定了组织的绩效与成败。

一、决策与决策过程。

一)决策的定义。

关于决策(decision)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较为典型的有两种:

一是认为,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该定义较侧重于决策的基本过程,其中的内涵有: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前提条件;第二,要有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这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从理论上讲,达成任何一项目标的途径通常都有若干条,而这若干条途径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备选方案;第三,决策的重点在于科学地分析、判断与选择,这是决策质量的保证;第四,决策的结果在于选择“满意”方案,而非“最优”方案。

为什么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满意方案?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最优选择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是最优选择,而且由于人的能力有限,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所选的备选方案也不可能“穷尽”其各种可能,那么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也就谈不上是最优的。

二是认为,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内容、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与调整过程,该定义较全面地涵盖了决策的类型。其中的内涵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前提;第二,决策的范围既包括了活动的内容、方向,这是明确组织未来一段时期要“干什么”的战略性问题,也包括了活动方式的确定,这是明确组织未来一段时期要“怎么干”的战术性问题;第三,决策的结果既可能是全新的零起点方案,也可能是基于原来已有方案基础上的适当调整,是一种追踪决策。

从上述决策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决策是在几种方案中作出的选择,虽然选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也有共同的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目标性。

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方案选择,如果决策的目标是模糊不清的,那就无法以目标为标准评价方案,也就无从选择方案,因此也就谈不上决策。

2)可行性。

一个合理的决策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为前提的,即通过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条件的调查分析,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理论上再完善的方案也只是空中楼阁。

3)选择性。

决策是从若干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比较其优劣。因此,决策要求必须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

4)满意性。

所谓满意决策是指在现实条件下,决策者的决策使得目标的实现在总体上已达到预期的效果。决策过程是一个研究复杂的、多变的和多约束条件问题的过程,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任何目标,都很难找出全部的可行方案。因此,决策者只能得到一个适宜和满意的方案,不可能得到最优的方案。

5)过程性。

决策不是简单的罗列方案和选择方案,而是需要决策者做一系列大量的工作。决策者应先进行调查、分析和**,然后确定行动目标,找出可行方案,再进行判断、分析,选出最终方案。因此,决策是一个过程。

6)动态性。

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性有关。决策作为一个过程,没有真正的起点,也没有真正的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二)决策的基本过程。

决策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导致决策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一般而言,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大致包括七个基本的步骤,如图3-1所示。

图3-1 决策的基本过程。

图3-2 问题描述方法——scoc模型。

资料**: 史蒂夫尼兰(英).条理性思维——对管理者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系统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p60。

1. 识别机会,发现问题。

决策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你想要的目标,所以决策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对问题的发现,决策的质量取决于对问题了解的准确程度。如果没有问题,则不需要决策,如果问题不明确,则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认识并分析问题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

图3-2是对问题的描述方法——scoc模型。

问题通常产生于“应然”与“实然”的差距。所谓“应然”,就是理论上讲应该达到的状态,“实然”则是实际出现的状态,这二者之间没有差别,则没有问题,有差别则说明出现了问题。而“实然”与“应然”均来自于大量的信息的收集。

一旦问题出现,则要从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首先,明确理想中应该出现的目标状态是什么,达到该状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分析实际工作**现问题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哪些症状需要解决,哪些是可以容忍的,需要解决的这些症状可不可以解决,哪些是企业自身可以解决的,哪些必须借助于外部才可以解决。理清了这些问题,才会有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思考。

2. 明确决策的目标。

决策目标是组织根据找出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一步明确解决了该问题之后的结果应该是什么的基础上而设定的。目标的明确十分重要,因为同样的问题,目标不同,采取的决策方案可能就会不同。比如,若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长期目标的决策通常采用战略决策方法,中期目标的决策常用战术性决策方法,而短期目标的决策则惯用业务决策方法。

3. 拟定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

为了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必须积极地寻找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一般而言,找到的备选方案越多,决策的风险越小,决策的质量和正确率会越高。但是方案一般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决策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劳动才可能获得,而且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仅凭决策者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与智慧远远不够,要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国外常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等方法集思广益,收集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当然我们还应该牢记的是拟定的方案必须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的目标。

4. 分析比较备选方案。

这一步需要对前面拟定的所有方案逐一地进行评价,通常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了充分体现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经验主义的作用,应提倡通过多种定量化的分析手段的运用,实事求是,尊重数据,当然,定性分析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为了做好该步工作,第一,要明确决策的准则,体现决策者最关心的是哪些指标,如成本、收益、风险、可行性等。第二,运用一致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每一个方案,所选择的分析方法要与决策者关心的指标体系相关。第三,比较每个方案的优劣程度,如每个方案满足指标的情况、达成目标的程度、存在的风险、得到的回报大小以及为得到此回报需付出的代价大小等。

5. 选择满意方案。

在对所有方案的优劣信息都清楚以后,决策者最终要从其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作为实施方案。这时往往经验和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会起较大的作用。因为理论上讲通过计算选择一个满意化程度最高的方案是非常简单的,但实践中往往这若干个方案的差别可能不是特别明显,或者说每个方案均有各自的优劣势,这个方案在某一方面较有竞争力,但在另一方面又显得欠缺,而另一方案可能正好相反。

因此,到底如何取舍,有时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风险意识、审时度势的能力等。

6. 实施方案一旦做出了最终决策,就要付诸实施。实施决策,应当首先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在组织内部向全体成员宣布决策、解释决策、分配决策任务等,以取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这是任何决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因为尽管决策由决策者作出,但决策的实施是由广大组织成员共同完成的。

7. 实施情况的监督与信息反馈。

决策结果的正确与否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时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与信息反馈渠道对决策的顺利执行非常必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决策执行的高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同时对已有的决策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二、决策的类型。

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可以将决策分为若干种类型。决策者首先必须弄清楚面临的决策属于什么类型,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寻找适合该类型的决策方法。

一)按照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1. 战略决策。对组织而言,战略决策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其涉及的大多为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

通俗地讲,战略决策最终要解决组织在未来一段时期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即回答“干什么”,如组织目标的确定、机构的设置与调整、产品的更新换代等,一般地讲,由于战略性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牵涉到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复杂、思维较抽象、可借鉴性资料不多,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敏感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创造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因而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因而,这类决策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做出。

2. 战术决策。战术决策是在战略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解决如何执行战略决策问题,也即解决“怎么干”问题。

如具体方案的选择、资源的分配、绩效评估、产品的定价、资金的筹措等。一般战术决策涉及的问题比战略决策更具体,更局部化,且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定量化且有借鉴性资料。这类决策一般常由中层管理者来做出。

3. 业务决策。业务决策是在日常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所作的决策。

如一周生产任务的安排、进度安排、车间班组、科室岗位责任的落实等等,一般业务决策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明确且带有较强的程序化,属于常见的问题,决策者通常也非常清楚决策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实现的途径有多少、实施的结果是什么。这类决策一般由基层管理者做出。

第三章 广告策略

1 复习旧知 广告策划就是广告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规划,是根据广告主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及市场 产品等的状况和广告环境,为广告主的整体经营提供规范和科学的广告活动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广告策划的要素 策划者 策划内容 策划依据 策划方案 效果评估。广告策划的五大要素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 系统...

第三章桁架结构

第一节桁架结构的特点。由简支梁发展成为桁架的过程 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沿梁轴线弯曲,剪力的分布及截面正应力的分布 分为受压区和受拉区两个三角形 在中和轴处为零。截面上下边缘处的正应力最大,随着跨度的增大,梁高增加。根据正应力的分布特点,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先形成工字型梁 继续挖空成空腹形式 最...

服务礼仪第三章

第三章服务人员仪态规范。学习目标。本章通过对仪态礼仪规范的详细阐述和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训练方法 考核方案,使服务人员能更好地掌握仪态规范,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 人类全部的信息表达 7 语言 38 声音 55 体态语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 是人...

材料力学第三章

3 1 一传动轴作匀速转动,转速 轴上装有五个轮子,主动轮 输入的功率为60kw,从动轮,依次输出18kw,12kw,22kw和8kw。试作轴的扭矩图。解 kn kn kn kn 返回。3 2 3 3 圆轴的直径 转速为 若该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等于 试问所传递的功率为多大?解 故 即 又 故 返...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1 企业员工培训作用?1 从组织全局角度看 1 培养人才,造就队伍,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 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2 从员工个人角度看 1 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 2 确认员工职业发展道路,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特点 1 员工培训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它...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第一单元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1 员工培训规划 员工培训的准确性 适用性和可行性,及精密详细 科学合理的程度,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技能开发的成就。2 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 1 系统性,2 标准化,3 有效性 可靠性 针对性 相关性 高效性。4 普遍性,i.培训规划应...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 本章教材结构。二 本章鉴定点要求 知识要求占15 能力要求占15 合计30 三 本章考情分析。四 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培训管理。第一单元培训需求的分析。知识要求 一 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p115 118 二 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一 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战略层次 组织层次 员工个体层次。二 培训需...

第三章保险合同

3 保障性 就个别保险合同而言,其保障性是相对的,就全部保险合同而言,其保障性是绝对的针对财险,即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义务仅限于损失部分的补偿,赔偿不能高于损失数额。4 条件性 只有在合同所规定的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才履行自己的义务 反之则不履行其义务。5 附和性 当事人一方提出...